答記者問|腦機接口、外骨骼機器人……山東加速助殘成果落地轉化

今天(5月13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推進助殘領域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融合,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

推進科技助殘工作的背後,離不開科技攻關突破。請問,山東在布局助殘領域重點科技攻關方面,有哪些計劃和安排?

鄒斌芳:科技研發是科技創新的基石。系統布局助殘領域重點科技攻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有效突破和助殘產品研發應用,是推進科技助殘工作的核心舉措。5月12日,省殘聯與省科技廳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一項重要合作任務就是共同推進助殘領域重點科技攻關。

科技攻關必須堅持需求導向。為了摸清當前殘疾人最緊急、最迫切的助殘科技需求,前期,省殘聯會同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面向省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殘疾人服務機構以及相關科技企業、社會組織等,公開徵集助殘科技攻關需求,經過梳理,主要有以下三類:

一是亟需有進展突破的助殘科技前沿技術。比如,當前容易致殘的腦卒中、腦癱、阿爾茨海默病、視功能障礙等重大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機理研究,腦機接口、人機交互、信息無障礙等領域核心技術研究。這些技術取得有效突破後,將進一步強化殘疾預防成效,有效提升殘疾人康復訓練、生活重建的效果,提高助殘服務質效。二是需要進一步研發創新的各類助殘產品。主要是能更好滿足殘疾人助行、助視、助聽、導盲、居家環境控制、無障礙交流等方面需求的助殘產品,比如,智能導盲設備、智能輔聽裝置、智能輪椅、智能化康復裝備、智能化護理裝備、外骨骼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等高端輔助器具或主動康復設備。這些科技產品,將進一步增強殘疾人日常生活的便捷性和自主性,提升殘疾人生活品質。三是需要及時研究制定的助殘標準規範。比如,各類助殘技術標準,助殘服務標準和規範,以及助殘產品標準等等。這些標準規範,可以有效提升殘疾人工作標準化、數智化水平,提升助殘服務效率和精準度。

省殘聯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論證,進一步明確上述技術或產品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定2025年度全省重點助殘科技攻關專項課題,面向全社會公開招募,從助殘創新領域的各類市場主體、科研團隊中,選拔出合適的團隊開展項目研究工作。

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是“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科技助殘已經成為服務殘疾人的新賽道新端口。真誠希望媒體記者和社會各界朋友大力宣傳、幫助推動科技助殘工作,吸引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等積极參加“揭榜挂帥”,提升全社會參與度,力爭在助殘領域實現新突破。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記者:

請問,省科技廳圍繞助殘領域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思路和打算?

王鍾偉:近年來,省科技廳認真落實國家科技助殘要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於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的部署安排,強化助殘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一、強化科技政策引領,科技助殘創新發展環境不斷優化。2024年12月印發實施《山東省生物醫藥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即將出台《山東省腦機接口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瞄準腦科學神經科學前沿,強化基礎前沿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科技企業培育、助殘場景應用等全鏈條創新,科技助殘創新生態和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

二、聚焦社會服務需求,突破了一批助殘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十四五”以來,組織實施了“人機交互腦機接口傳感器研發與應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中藥一類新葯臨床研究”等一批省重大科技項目,在神經康復、新葯研發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預防、治療、康復全周期關鍵共性技術,產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助殘產品、藥品和裝備。“新型角膜供體材料的關鍵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等多項成果被授予省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三、集聚創新資源,建設了一批助殘領域科技創新平台。推動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等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先後布局建設一批省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從原始創新到產業創新、再到成果孵化全鏈條的創新平台體系逐步形成。發揮山東大學康復大學等高校院所人才優勢和平台資源,開發殘疾功能重建、康復機器人、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等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有效提升了助殘科技創新水平。

下一步,省科技廳將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整合項目、人才、平台等創新要素,為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科技力量。

一是落實好省科技廳和省殘聯戰略合作協議。持續強化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重點圍繞推進戰略規劃、實施重點攻關、促進成果轉化、打造創新高地、培育科研團隊等開展戰略合作

二是持續增強助殘核心技術攻關。針對科技助殘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聚焦腦機接口、人工智能、康復器械等關鍵領域,新布局實施一批前沿性、戰略性、引領性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三是持續加快助殘成果轉化應用。用好山東科技大市場,匯聚各類助殘科技成果信息,開展掛牌、路演、推介等全流程科技服務,推動助殘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和信息共享,促進更多優質成果落地轉化。

鳳凰網記者: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是一所應用研究型大學,請問齊魯工大(省科學院)在推進科技助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科技助殘方面將如何發揮學校的科技特長?

楊美紅: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既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研究型大學,也是山東省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

校(院)作為省科教融合先行單位,積極推進教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全鏈條的創新體系,圍繞如何把相關研究成果落地轉化為產品,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舉措,凝聚科研力量,在科技助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如,利用校(院)新一代信息技術學科領域的科研平台與人才優勢,通過醫、工結合的方式,融入人工智能技術,在下肢運動技能恢復領域,研發了外骨骼機器人,開發了輕量化、可穿戴的下肢智能康復輔助裝置及配套APP,可以實時採集與分析運動與生理參數,幫助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殘疾人朋友,實現運動的評估和訓練兩大功能,正在三甲醫院臨床測試;自主研發了主動式腦機接口下肢康復訓練系統,正在山東省中醫院康復科進行臨床測試、干預與評價驗證,目前處於產業化落地推進階段,該產品能夠實現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重建過程患者主動參與的需求。

此外,校(院)建設了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山河”超算平台,為腦機接口、數字交互、智能康養等方面提供核心算力支撐;建設了健康食品資源挖掘與創製、人形機器人等省重點實驗室,快速病理系統、智能外科、人機智能協同等工程研究中心,為科技助殘的有組織科研打牢堅實底座,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下一步,校(院)將以科研向善為使命,聚焦痛點堵點,深化合作,踐行社會責任

一是緊抓與省殘聯的戰略合作機遇,建立助殘科技需求精準對接機制,形成信息常態化交流互動格局,確保科研創新靶向發力,快速推動助殘科技成果轉化,着力開展助殘場景化應用推廣。

二是發揮校(院)產學研融合優勢,攜手現代科技助殘產業,強化學科建設、開展學科交叉,引進培育學科領軍人才,利用校(院)科研平台與人才優勢,圍繞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算法、可穿戴裝備和機器人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形成標誌性成果,大力推進助殘科技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加強有組織科研。

三是與省殘聯合作共同打造省級助殘科技創新研究平台,建設“山東省助殘產品研發實驗室”,聚焦殘疾人迫切需求,重點開展失能、失智等類別殘疾人智能化、智慧化助殘裝備與技術研究,支持地方科技助殘產業園區建設,為培育助殘領域新質生產力貢獻校(院)力量。

(大眾新聞記者 楊燁瑩 攝影 李亞平 崔晗 策劃 陳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