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太空回不來,美宇航員不會走路了,特朗普:他們被拜登拋棄了

美國的航天事業現在似乎有點拉胯了,在探索火星方面雖然世界領先,但是在火星取樣任務方面可能要落後於我國好幾年時間。在探月方面,美國的經驗也比我們多,早在幾十年前就實現了載人登月,然而現在連探測器登陸月球都困難重重。

即使是近地軌道上,他們現在也面臨著一個窘境,那就是有2名宇航員已經被困在國際空間站上差不多8個月時間了,現在都還回不來。其中一名被困太空的宇航員表示,她已經不會走路了。這是怎麼回事?

美國宇航員不會走路了

這兩位被困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就是蘇尼・威廉姆斯和布奇・威爾莫爾。他們在2024年6月乘坐波音公司研製的“星際客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原本打算飛行幾天就返回地球,然而由於飛船故障等問題,導致他們倆至今都還回不來。

到現在,他們倆已經待在國際空間站上超過230天時間,接近8個月了。按照最新的計劃,他們倆最快也要到今年3月底才能返回地球。也就是說,他們這次太空飛行之旅的時間將會超過9個月,甚至可能會達到10個月左右。

因為當時那艘“星際客機”飛船出現了故障,沒法確保安全飛行,所以這艘飛船就單獨返航了,讓這兩位宇航員留在國際空間站上,等待NASA安排新的飛船去救援。美國的計劃是讓埃隆·馬斯克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去把他們接回來。

雖然很多網友都期待科技能夠更快發展,讓我們未來能夠來一場太空旅行,但實際的太空旅行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因為進入太空後,我們會處於微重力的環境下,基本上就沒有重力的束縛,整個人會很放鬆。

如果是短暫的太空之旅,體驗一下失重的感覺還是挺好的,而長時間太空飛行的話,我們的身體就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甚至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太空病”。現在美國宇航員蘇尼・威廉姆斯就面臨著這些問題。

在本周,美國宇航員蘇尼・威廉姆斯承認在國際空間站上待了230多天後,她已經忘記走路的感覺了。她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待足夠長的世界了,現在她一直都想記住在地面走路的感覺。

美國新總統特朗普表示,這兩位宇航員很勇敢,實際上他們被拜登政府拋棄了,現在特朗普已經要求埃隆·馬斯克安排載人龍飛船儘快把他們倆接回來。埃隆·馬斯克也表示會儘快把他們接回來。

這其實是正常的情況,大家也不需要擔心。不僅美國宇航員蘇尼・威廉姆斯忘記怎麼走路了,其他在軌執行飛行任務的宇航員其實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包括我們的航天員。因為在空間站上執行飛行任務,飛行時間一般都達到半年左右,這是空間站輪換周期。飛行這麼長時間,航天員會一直處於失重的狀態下,身體不再需要對抗重力,肌肉、骨質會加快流失,身體機能會退化。

這也就是為什麼航天員執行幾個月飛行任務返回到地面時,他們都不能直接站起來行走,而是由工作人員抬着走,坐在椅子上面休息。

中美飛船着陸差異

按照現在的計劃,這艘載人龍飛船最快在3月底就會返回地球了,而我國的神舟十九號飛船最快在4月底就會返回。雖然這兩艘飛船都是從大約400公里的近地軌道返回地球,整個重返地球的過程大致相似,但也有一些差異之處。

相似之處:不管是載人龍飛船,還是神舟載人飛船,首先需要從空間站組合體進行撤離,轉入獨立飛行的狀態。在撤離後,飛船並不會馬上進行着陸,而是需要繼續環繞地球飛行一段時間。在這期間飛船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飛行姿態的調整、艙段分離、啟動發動機進行制動減速等。

在完成初步的制動減速後,飛船的飛行高度會不斷下降,找到合適的時機、位置後,飛船就會以極快的速度重返地球再入大氣層。在穿過卡門線後,空氣密度越來越大,所以飛船外部的氣動加熱效應會越來越強烈,外部溫度急劇上升到1000多℃。

由於外部溫度很高,所以這時候飛船就像一個從天而降的熊熊火球,被炙熱的大火包圍着。在白天重返地球的話,視覺效果可能不會很明顯,而在夜晚返航的話,在漆黑的夜空中我們可能會看到有一個極速飛行的發光飛行物,那就是飛船重返地球了。在這個過程中,飛船會短暫失聯,和外界的通訊會中斷,大約會持續5分鐘左右。

緊接着,飛船還要打開降落傘進行減速,進一步降低飛船的下降速度。這是現有飛船必不可少的步驟。因為在打開降落傘之前,飛船下降速度超過200米每秒,需要藉助巨大的降落傘把飛船速度降低。

不同之處:第一點、我國神舟載人飛船在傘降的過程中只打開一個面積達到1200平方米的降落傘就行,而美國載人龍飛船則需要同時打開4個傘。相信很多網友都看到過神舟載人飛船、載人龍飛船返航時的畫面。

這個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之所以存在這麼大的不同之初,這和飛船自身的設計以及重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有關係的。每一種方式都有它的優點、缺點,例如單傘的話遇到比較強的側風可能會導致飛船返回艙出現大幅度的搖擺,而多傘的話又可能會出現傘與傘的纏繞。

第二點,神舟載人飛船在陸地進行着陸,在距離地面大約還有1米時,也就是在着陸的瞬間會啟動返回艙底部的反推發動機,給飛船提供一個向上的推力,進一步降低飛船着陸時的速度。在反推發動機的作用下,飛船着陸的速度不超過2米每秒,極大地降低了飛船着陸時的衝擊力,更好地保護航天員。

美國載人龍飛船則是在大海濺落,他們不需要使用反推發動機進行最後階段的制動減速,直接掉到大海就完事。因為海水本身就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

當然,在陸地着陸和在大海着陸一樣是各有千秋,都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的,沒有說誰的技術更好,有必要的情況下,我們的飛船也可以在海上進行着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