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記錄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面對外來物種入侵我們該如何應對?

今天(15日)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周年,也是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總體國家安全觀包括生態安全。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現在全世界都面臨一個嚴峻話題——生物入侵!外來物種侵入到一個新的環境里,缺少自然“天敵”,導致迅速蔓延,搶奪被入侵地物種的生存空間,對一個國家的生態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前不久,記者在海南省澄邁縣一個防控技術交流活動現場,見到了一種被稱作是世界三大“惡草”之一的外來入侵物種——薇甘菊。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萬方浩:我們叫它“生態殺手”,它危害一擴散之後,就整個的,無論是什麼,(把)樹叢灌叢形成一個覆蓋層,覆蓋層下面的所有植物就沒有光合作用,就死掉了。

記者看到,由於疏於管理,農民的果園已被這種薇甘菊密密麻麻佔滿了。當地農民介紹,如果不對薇甘菊加以限制,1株薇甘菊,只需要半個月時間,就能鋪滿1畝農田;只需要一個月時間,就能將1畝農田徹底毀掉。

薇甘菊原產於南美洲和中美洲,在被帶到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等地後,它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泛濫成災,成為了當今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危害最嚴重的外來入侵雜草之一。我國南方多地已發現有薇甘菊存在,尤其以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分布最為廣泛。

中國熱帶農科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范志偉: 薇甘菊的種子有冠毛,可以隨風飄,在風力大的時候,可以飄到上百公里。用人工、機械防除,對它是無效的,只有通過化學防治,才能把它殺死。化學防治也需要噴兩到三次葯,才能把它滅除。

生物入侵是全球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之一。我國已記錄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是世界上生物入侵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趙彩云: 比如互花米草、紫莖澤蘭、水葫蘆、加拿大一枝黃花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物種,都是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主要的特徵就是繁殖能力強,分布範圍廣,適應性也強。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經濟生產還有人類健康都會造成危害。

專家指出,外來入侵物種大面積擴散蔓延,有的還會捕食本地物種,長此以往,會導致被入侵地物種群落逐漸同質化、簡單化,最終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帶來無法挽回的破壞後果。

綜合施治 防控生物入侵

生物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面對外來物種入侵,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湖南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 楊華:外來入侵物種主要的三種(入侵)方式,一個是自然入侵,像(通過)風、水流等等;第二種方式是無意引入,我們經常要採購國外的糧食,像小麥,這個時候它可能雜帶了有像黑麥草這樣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有時候我們一些信件、郵寄往來,一些包裹,也(可能)有這種引入;第三種方式是有意引進,像“加拿大一枝黃花”,當時是作為觀賞植物引入的,但沒想到它的生命力太強大了,繁殖能力太強。

一般而言,外來物種入侵在早期危害並不明顯,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然而當等到它大面積暴發後,再去防治就非常困難,所以防治生物入侵的關鍵,首先在於謹慎引種,防大於控。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趙彩云: 了解哪些物種是入侵物種。對於每個公民來講,我們也要預防自己成為外來入侵物種有意或者無意的攜帶者。比方說我們出國旅遊的時候,網購的時候,我們心裡也要想着我購買的這些物品,有沒有可能成為外來入侵物種,尤其是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獵奇的心理去購買一些“異寵”,買回來又把它隨意放生到生態環境中,讓它造成生態危害。

對於已經入侵併造成重大危害的外來入侵物種,比較常見的治理措施,有物理、化學、生物和綜合防控等多種手段。物理防控,主要是依靠人力或者機械進行捕捉、刈割、拔除、火燒、填埋等,從而達到快速壓制甚至清除的目的;化學防控,是指依靠除草劑或者殺蟲劑來進行治理;生物防控,指的是引用外來入侵物種的天敵或者病原菌,來進行抑制並減輕危害。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趙彩云:這些方法也是有利有弊的。比方說物理防控,它在入侵的初期面積比較小的時候,我們用可能是比較好的,否則費時費力,而且也費錢。對於化學防控來說,我們可能還要注意它的二次污染。

應對生物安全威脅,要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統籌施治,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切實築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牢牢掌握國家生物安全主動權。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