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01
spacex星艦首飛以爆炸告終
北京時間4月20日晚9點半,spacex 的“星艦”(starship)進行了首次軌道級發射,但火箭點火升空幾分鐘後,出現故障,解體爆炸,最大上升高度為39公里。
spacex 想用“星艦”來殖民火星。圖片來源:spacex handout/epa-efe/shutterstock
此次發射的火箭是人類史上最大的火箭。它身長120米,由兩部分組成,下面級為超重型推進器(super heavy),上面級為飛船,也就是星艦(starship)。“星艦”的使命是用一種相對廉價的方式將宇航員和物資運送到地球軌道,幫助人類重返月球、前往火星及更遠的地方。而在今天的軌道測試之前,不斷炸毀又不斷迭代的原型機就是火箭的上面級。
發射結束後,spacex 第一時間表示,看起來試飛還不夠精彩,starship 在一級分離前經歷了一次過快的計劃外解體。團隊將繼續審查數據並努力進行下一次飛行測試。雖然爆炸,但spacex 仍然祝賀整個團隊完成了激動人心的 starship 首次綜合飛行測試。
對於這次“星艦”爆炸,不同人的看法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認為,星艦在爆炸前飛到最大高度39公里,距離國際公認的太空邊界100公里還差得很遠。而另一部分聲音則認為,本次發射已經完成了“不損壞發射台正常起飛”的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
* 來源:紐約時報、知識分子、環球科學
02
馬斯克另立山頭,開發truthgpt
當地時間4月17日,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推出一個名為truthgpt的ai,此舉明顯是對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發起挑戰。“我將開發一個我稱之為‘truthgpt’的東西,或一個試圖理解宇宙本質、最大程度上尋求真相的人工智能。”馬斯克在採訪中說道。
埃隆·馬斯克 圖片來源 | ap photo/susan walsh, file
在採訪中,馬斯克重申了對ai的警告,“ai比設計不當的飛機或糟糕的汽車生產更危險。因為它有潛在風險,無論人類認為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並非微不足道的。”他表示,這(truthgpt)可能是確保安全的最佳途徑,因為一個關心且了解宇宙的ai不太可能毀滅人類,他認為人類是宇宙中有趣的一部分。
馬斯克於2015年共同創立openai,2018年退出該公司。就在3月,馬斯克和一群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高管簽署聯名信,呼籲暫停開發比openai新推出的gpt-4更強大的系統六個月,理由是新技術對社會的潛在風險;上周,馬斯克還發布推特表示,自己曾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會面,並呼籲政府對新技術進行監管。而不久前,馬斯克被曝正在組建名為x.ai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 鏈接:
https://www.foxnews.com/media/elon-musk-develop-truthgpt-warns-civilizational-destruction-ai
03
頭髮變白的原因找到了,這一過程或能被逆轉
《自然》雜誌發表最新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黑素細胞幹細胞(mcsc)具有在毛囊生長區室之間移動的獨特能力,但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些幹細胞會陷入停滯,因此失去成熟和保持頭髮顏色的能力。
圖片來源 | nature
研究人員利用譜系追蹤和活體成像等技術來追蹤小鼠中的mcsc。他們觀察到在毛髮生長周期的靜止階段,小鼠的mcsc會處於毛基質(hair germ)和突起(bulge)區域。在毛髮生長的過程中,它們會向下方生長的毛囊底部移動,幫助黑色毛髮形成,最終會再向上移動到毛基質和突起區域,回到原來的位置。它們在小鼠的整個成年期間(2年的時間)都會重複這一過程。而對老年小鼠的毛囊分析顯示,mcsc的轉運會減少,這意味着產生的黑色素細胞減少,而新形成的毛髮變成灰色。
該研究找到了頭髮變白的原因,並有助於開發出預防白髮或是逆轉白髮的方法。
* 鏈接:
04
石墨烯製成迄今最薄心臟植入物
《先進材料》雜誌發表最新論文,美國西北大學和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由石墨烯製成的迄今最薄的心臟植入物。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基於石墨烯的植入式電子紋身,它使用光來監測和糾正異常的心律。圖片來源 | zexu li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這種新的石墨烯植入物在外觀上類似於一次性文身貼,厚度不及一根髮絲,但仍能像傳統心臟起搏器一樣發揮作用。與目前的起搏器和植入式除顫器不同,這種新設備可與心臟柔和地融合在一起,同時檢測和治療心律失常。它薄而柔韌,貼合心臟的細微輪廓,也有足夠的彈性和強度,能承受心臟的跳動。
在篩選了多種材料後,研究人員最終選擇了具有優異生物兼容性的“神奇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超強、輕質的結構和高導電性,在高性能電子產品、高強度材料和能源器件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新的柔軟、靈活的石墨烯植入物不僅不“顯眼”,而且能直接與心臟緊密無縫地吻合,提供更精確的測量。
https://www.graphene-info.com/researchers-design-breakthrough-graphene-based-cardiac-implant
05
冬眠熊為啥沒血栓?
《科學》雜誌發表最新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冬眠期間棕熊體內一種促進凝血的蛋白質水平會下降。該蛋白質名為“熱休克蛋白47”(hsp47),身體長期不動時會下調其產量,抑制血栓形成。他們發現這種保護機制在棕熊、人類、小鼠和豬體內都存在,說明它可能是哺乳動物共有的。
研究人員對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13頭野生棕熊進行跟蹤調查,分別在冬眠期間和夏季活躍期間取血樣分析,發現冬眠時棕熊血液里的hsp47水平明顯較低。該蛋白質會促使凝血酶與血小板結合,並激活免疫細胞,促使其產生大量的“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網”。後者是一種網狀結構,對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
研究還發現,長期卧床者發生深靜脈血栓的風險與普通人相當,這是因為身體相應下調了hsp47產量,使活動受限初期出現的血栓性靜脈炎趨勢得以逆轉。分析顯示,因脊髓受傷而長期活動受限的患者體內該蛋白質較少,健康志願者在卧床27天後該蛋白質水平也顯著下降。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5044
國內
01
科普法擬修改,國家設立科普獎項,科普人員可評職稱
4月14日,科技部官網發布《關於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簡稱《科普法》)於2002年頒布實施,共6章34條。它規定各級人民政府、科學技術協會和有關單位支持科普工作者開展科普工作,對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組織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通過對現行《科普法》進行補充,科技部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修改草案)》,該草案共9章66條,在保留現行法內容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設立科普獎項;建立專業化科普工作人員隊伍;鼓勵建立符合科普特點的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評價制度,為科普人員提供有效激勵。值得一提的是,修改草案還增加了“科普活動”一章,旨在鼓勵新穎、獨創、科學性強的高質量科普產品創作,提升科普原創能力,依法保護科普成果知識產權。
* 來源:澎湃新聞
02
風雲三號g星成功發射,我國首顆降水測量氣象衛星
4月16日9時36分,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雲三號g星,搭乘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測量衛星之後國際上第三顆發射的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全球降水測量衛星家族首添“中國造”。自此,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民用氣象衛星的國家。
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振林表示,風雲三號g星是第20顆風雲氣象衛星,它的成功發射進一步完善了我國低軌氣象衛星星座組網布局,有助於發揮我國低軌氣象衛星觀測網的整體優勢,將顯著改善全球暴雨等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截至目前,我國共有8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運行,正持續為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數據產品和服務。
* 來源:光明日報
03
36.74米!白鶴灘“中國芯”再創世界新紀錄!
近日,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成功取出一根長度為36.74米的混凝土岩芯,再創大壩岩芯的世界新紀錄。
白鶴灘水電站位於四川省寧南縣和雲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下游幹流河段上,是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投資建設的四座梯級電站中的第二個梯級。它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也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
據介紹,這是繼白鶴灘大壩2019年取出25.7米長芯,2022年取出34.86米長芯之後,連續三次實現自我超越,不斷刷新世界紀錄,代表了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混凝土精品工程施工質量,實現了白鶴灘大壩為“無縫大壩”目標。
* 來源:央視新聞
編 輯:陳 墨
責 編:小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