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上新”荊楚新發現15種花草魚蟲

繁縷虎耳草

玉蘭葉石楠

無腺桉葉懸鉤子

腫脹果薹草

神農架林區發現的繁縷虎耳草 通訊員龐宏東攝

中華細腰長朽木甲。奇特方瓢蟲 通訊員吳剛 龐宏東 劉秀群 沈卓民供圖

10月11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湖北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階段性成果。記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9月底,湖北省共發現魚類新種7種、發現昆蟲新種2種、發現大型真菌新增中國新記錄種5個、發現植物新記錄種6種。

2021年3月,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啟動實施了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工作。針對生態系統類型、陸生高等植物陸生脊椎動物、昆蟲、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及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等方面的內容開展調查、觀測和評估,包含了《縣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技術規定》的所有調查內容。

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負責人介紹,本次調查工作詳實,截至2022年9月底,共調查高等植物樣線280條,採集植物標本1萬餘份,拍攝植物照片15000餘張;陸生脊椎動物樣線3626條;調查昆蟲樣線1296條;調查大型真菌網格114個,樣線142條,採集標本772份;魚類採樣河段71個,底棲動物和浮游生物(包含周叢藻類)生物樣點79個。記錄物種豐富,共記錄維管束植物2000餘種,發現疑似新物種2種,分別為一種鳳仙花和一種紫薇屬植物,發現湖北新記錄種6種,發現黃梅秤錘樹的新分布點;鳥類303種;獸類44種;兩棲和爬行類6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3種,湖北省重點保護動物17種;昆蟲644種;大型真菌381種;魚類100種,底棲動物278種,浮游生物441種,周叢藻類375個分類單元。

此次調查,成果豐碩。物種新發現方面,發現魚類新種7種,主要采自神農架林區、巴東縣宜昌市境內;發現昆蟲新種2種:奇特方瓢蟲和中華細腰長朽木甲,采自神農架林區;發現大型真菌新增中國新記錄種5個;發現植物新記錄種6種,分別是浙江鳳仙花(鳳仙花科)、玉蘭葉石楠(薔薇科)、無腺桉葉懸鉤子(薔薇科)、芥葉蒲公英菊科)、腫脹果薹草(莎草科)、繁縷虎耳草(虎耳草科)。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指導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也為長江十年禁漁提供了技術支撐。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研究出台《湖北省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於2023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7個試點地區的野外調查工作,發布湖北第一批生物物種名錄和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建立省級生物多樣性數據庫;同時,做好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等重點領域監管。

來源 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