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癢與疼痛是一類感覺嗎?

2007年,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陳證實,疼痛和瘙癢確實是兩種不同的感覺。通過對老鼠的研究,陳發現一類突變基因可以使老鼠脊髓神經中一種叫做“GRPR”的蛋白質失活。這種蛋白質可以保證皮膚中特定神經元的神經信號能夠持續傳遞,最終到達大腦。然而,在突變小鼠中,這種神經信號無法正常傳遞。

馮發現,變異老鼠能夠正常感知疼痛。當科學家用針尖刺突變小鼠的爪子時,它們的反應和普通小鼠一樣,都盡量遠離針尖。但是,當科學家用一種會引起瘙癢的化學物質塗在突變小鼠身上時,這些小鼠幾乎沒有反應。

這種突變無法感知小鼠的瘙癢,因為瘙癢信號必須由脊髓中含有GRPR蛋白的神經元傳導。但突變小鼠仍能感知疼痛,說明疼痛信號的傳遞途徑與瘙癢信號不同。換句話說,痛和癢是兩種感覺。

雖然疼痛信號和瘙癢信號是通過不同的神經通路傳遞到大腦的,但它們到達大腦時,其實功能是一樣的。這兩種神經信號都起到了報警的作用,告訴大腦這裡有異物或者危險,讓我們迅速做出反應。因此,瘙癢和疼痛與其他感覺截然不同。




如果你的手接觸到柔軟的刀刃,觸覺會被感覺神經記錄下來。幾乎同時,感覺神經向大腦的感覺中樞發送神經信號。然後,除非大腦額葉認為身體應該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反應,否則我們什麼都不會做。但是,如果你的手在刷樹葉的時候碰到了帶刺的蕁麻,瘙癢的神經會立刻被激活,並向大腦發送神經信號。當這些信號到達大腦時,大腦會做出一系列反應。

首先,大腦的感覺中樞識別神經信號,產生瘙癢。然後,瘙癢感會傳到額葉。然而,在額葉感知到瘙癢並命令身體做出反應之前,瘙癢的神經已經在影響你的大腦了——我們的情緒會惡化,壓力水平會上升,我們會有一種本能的衝動去撓痒痒,試圖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和疼痛一樣,瘙癢的目的是讓我們不自覺地快速把手從蕁麻上移開,從而減少皮膚髮紅、起水泡的概率。當然,這種不適也可以讓我們以後遠離蕁麻。

(文章摘自《奇點科學》 2023雜誌征訂 科普雜誌 http://www.zazhipu.com/20273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