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極端天氣愈加頻繁,極端高溫、極端降雨等引發的自然災害嚴重威脅着人類生存。
今夏的歐洲,河流乾涸、大地龜裂、森林燃燒、冰川融化、農作物萎靡,可怕的景象猶如燠熱夏夜裡的一場夢魘。而北半球的這個炙熱之夏,或許只是一個開端。
7000年冰川因高溫融化
據德新社9月3日報道,今年夏天,在創紀錄的高溫下,瑞士的一些小型冰川損失了大量的冰,迫使科學家結束部分測繪項目,因為當地已沒有了冰。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冰川監測項目負責人馬蒂亞斯·於斯說:“我們目前看到的情況比我們迄今認為可能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糟糕。”
他對德新社記者說,瑞士東南部科爾瓦奇冰川的部分冰層已經融化。這些冰層大約形成於7000年前。冰層年代的測定基於德國海德堡大學早些時候的測量結果。
於斯表示:“今年夏天的損失太嚴重了。”他指的是史無前例的高溫天氣。這意味着,由於技術原因,再也無法測量冰層的進一步損失了。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數據顯示,僅在今年,位於厄茨河谷的冰川的總體積就已減少約5%。
“飢餓之石”重出水面
根據歐洲乾旱觀測站(EDO)的數據,今夏乾旱影響了60%以上的歐洲地區。專家表示,今年可能是歐洲500年來乾旱最嚴重的一年。早在7月,世衛組織稱,僅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已有1700多人死於高溫。未來,高溫熱浪的潛在影響或將進一步顯現。
在古代歐洲,乾旱總是伴隨着饑荒,當河底石塊裸露出來,身處危機的人們便銘石為記,作為對後人的警示。捷克考古學家小組在2013年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這些“飢餓之石”上可以找到這些年代:1417、1616、1707、1746、1790、1800、1811、1830、1842、1868、1892以及1893年。
“如果你再見到這塊石頭,你將會哭。”捷克北部烏斯季州一座城市迪辛的“飢餓石”刻着的警示語特別有名。今年夏天,乾旱席捲歐洲,多條重要河流水位下降,多年不見天日的“飢餓之石”重出水面。在這個異常之夏,歐洲的農業生產確實面對着巨大的壓力。
歐盟委員會科學服務機構聯合研究中心最近一份報告預測,由於夏季炎熱乾旱,歐盟穀物、向日葵和大豆的產量將下降8%至9%,遠低於5年平均水平。
極端天氣或成全球未來常態
種種跡象表明,氣候或許正面臨突變,極端天氣或許正在頻繁化、常態化。
“往回看,今年夏天太熱了;往前看,今年夏天可能會是最涼爽的一個夏天。”世界氣象組織應用氣象服務主管羅伯特·斯特凡斯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發出警示,“如果全世界再不採取緊急行動,類似高溫乾旱洪水等極端氣候事件未來可能成為常態。”
這樣的預測並非一家之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氣候系統不穩定加劇。全球變暖把地球生態推向“硬性極限”。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分析稱,預計至少到2040年,氣候系統的變暖仍將持續,全球高溫熱浪將趨於常態,而這還是根據最樂觀的情況估算(即現在人類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再有碳排放)。高溫是氣候變化最明顯的一類災害,對農業生產和物種穩定性有很大的不利影響。同時,全球變暖並不意味着更冷的冬天就不會出現,只是總體頻率會降低。人們在應對上,既需要有短期應急措施,更要有長期規劃。
極端氣候事件正在對人類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乾旱、洪水、山火、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對此,我們需要採取行動加速減排、從根本上緩解氣候危機。少買一件衣服,少使用一次性碗筷,多乘坐公共交通,隨手關燈……從日常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不要擔心個人所做甚微,正如斯特凡斯基所說,“最關鍵的是,行動。”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整理,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