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家宣布,貝加爾湖的深度還在增加,目前已經達到了1637米。
這個深度已經超過了很多海洋,真正做到了內陸地區的深不可測。
貝加爾湖的景色
為什麼一個湖泊的深度還會繼續增加,究竟是什麼在決定着貝加爾湖的深度?
這還要從貝加爾湖的形成開始說起。
在貝加爾湖冰面行走
深不可測的貝加爾湖
如果人類陷入世界末日了,應該往哪裡跑,有人會說貝加爾湖,因為逃去了那裡,永遠不缺水喝。
這話可一點都不誇張,貝加爾湖的儲水量超過了23.6萬億立方米,我國所有的江河湖加起來的水量,只有它的八分之一。
就算全世界人口數量突破了80億,也能喝它個30年。
這個湖泊面積看起來也不大,怎麼這麼多水呢?
貝加爾湖以前被稱作海
湖泊的水多不多並不是由面積這個量決定的,這得綜合考量。
貝加爾湖的平均深度有730米,最深的地方1637米,我們隨便舉幾個海洋的數據,來直觀感受一下貝加爾湖的深。
亞速海的平均深度才8米,最深處才14米,很多船都不敢開進去。
我國的渤海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85米,我國的北部灣平均水深才42米。
就算是同為湖泊的裏海,最大深度也只有1025米。
總之,貝加爾湖表示,都不能打!
深不可測的貝加爾湖
作為淡水湖,貝加爾湖的水來自河流,一共有336條河流的水注入它,但只有一條河流流出。
當然,貝加爾湖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容納這麼多河流,甚至在它誕生的時候,一些河流還沒有蹤影,它們和貝加爾湖一起協同演化。
1637米這個數據是2015年測量的,俄羅斯的水文學家表示,貝加爾湖正在不斷加深,這個數據可有可能在未來被改變。
為什麼貝加爾湖的深度,還會繼續加深?
貝加爾湖周圍的河流
形成之謎
關於貝加爾湖的形成,地質學上有兩個假說。
前蘇聯時期,科學家維列夏金認為,貝加爾湖起源於海洋,他推測在大約侏羅紀時期,貝加爾湖所在的區域是一片“貝加爾海”。
由於後來地殼變遷,尤其是發生了印度次大陸撞擊亞歐大陸,貝加爾湖終於成型。
按照維列夏金的假說,貝加爾湖的形成過程非常漫長,橫跨了1億多年的時間,在這過程中它始終與大海有着聯繫,不少海生物游入其中。
直到湖泊最終形成,它們才被徹底留在了湖內,比如貝加爾海豹和鯊魚。
貝加爾湖的衛星地圖
然而,地質考察隊對貝加爾湖的地層進行了勘探,發現岩層年齡在新生代而非中生代。
這表明貝加爾湖壓根就沒有當過海洋,它一直都是陸地。
岩石的年齡顯示,貝加爾湖的形成於大約2500到2000萬年前,正好是印度次大陸和亞歐大陸相撞之後。
地球有六個比較大的板塊,這其中夾雜着一些小板塊,比如阿拉伯板塊、納斯卡板塊等。
地質學家推測,在亞歐板塊的東邊,有一塊阿穆爾板塊,貝加爾湖正好就是兩塊板塊的交界處。
阿穆爾板塊的大致位置
板塊之間一般存在兩種狀態,第一種就是相互擠壓,這樣會形成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另一種則兩塊板塊之間相互遠離,於是就會在板塊之間形成撕裂傷口,如東非大裂谷。
貝加爾湖屬於後者,它也是一個傷口,由於水灌入其中形成了湖泊。
至於貝加爾湖的海豹,它們是逆着葉尼塞河游入了安加拉河,然後進入貝加爾湖。
通過基因比對,它們的確和北極的環斑海豹有着親緣關係。
貝加爾海豹
也正是因為貝加爾湖是板塊之間形成的大裂縫,這兩塊板塊至今還在不斷地遠離,這也導致貝加爾湖被撕裂得越來越大,傷口也越來越深。
只可惜,阿穆爾板塊目前還處於推理狀態,地質學上還沒有直接地證據證明它確實存在。
貝加爾湖加深或許會成為未來研究阿穆爾板塊是否存在的重要證據。
那麼,貝加爾湖的加深,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結冰的貝加爾湖
變深的影響
湖泊變深,大家最擔心的自然是湖裡的生物,作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的生態就像是一個微縮版的海洋,裡面80%的生物是貝加爾湖獨有。
比如淡水海豹、淡水鯊魚、胎生魚等,它們在此生活的時間可以追溯到貝加爾湖形成時期。
我們都知道,在水裡也會存在壓強,每深入10米,就會上升1個大氣壓。
貝加爾湖的最深處有1637米,壓強已經達到了深海的程度。
所以在貝加爾湖湖底生活着一些奇特的深水動物,它們與深海生物不同,屬於內陸獨有,這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動物是無脊椎。
貝加爾湖的水底生物
如果貝加爾湖一直加深,那麼湖底的壓強就會上升,對於這些深水動物來說是一場變故。
它們會受到巨大的影響,乃至滅絕嗎?
答案是不會,因為這種地質變遷,進行時間都是按照萬年為單位,很有可能好幾萬年過去了,貝加爾湖加深了1米。
這樣的變遷速度,對於生物來說可以逐漸適應。
它們會在漫長的演化中,被貝加爾湖的環境選擇出來,一代一代累加,總會出現最適應當前湖水深度版本的生物。
貝加爾湖的魚類
並且這種撕裂式的湖泊,如果繼續撕裂,就會出現最終地殼被徹底撕開,地殼之下的軟流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岩漿冒出來。
到時候在貝加爾湖的湖底,會逐漸隆起一座山脊,類似於大西洋中脊那樣的地質結構。
湖底環境會將被改變,可能湖中會誕生新的深水物種。
對於生命來說,這種地殼的自然變化會造成一波物種滅絕,但是不會全滅,總會有生物找到演化的方向。
但是,人類的影響就不一定了,因為人為改變環境,來得太快。
板塊撕裂
堪憂的未來
貝加爾湖不僅生物資源豐富,礦場資源也十分豐富,它曾經一度是蘇聯的工業原料產地。
哪怕是現在,它也佔據了俄羅斯8.1%的煤炭產量、6.9%的電量以及4%的原油產量。
只要發展工業,那必然就離不開污染,貝加爾湖周圍地區地廣人稀,幾座工廠圍繞在湖泊周圍,形成了城市。
工業產生的廢水被排放到湖裡,以及周圍的河流里。
而這些河流基本上都是流入貝加爾湖的,這就導致原本清澈見底的湖水,逐漸變得渾濁。
貝加爾湖周邊的城市
除了工業污染,旅遊帶來的生活污染也在蠶食着貝加爾湖的水質。
貝加爾湖風景優美、景色宜人,加上當地的傳說與文化,讓它擁有神秘的背景。
全世界的遊客來到此地旅遊,湖邊建起了很多民宿。
這些民宿直接引用湖裡的水,然後又將生活廢水排入貝加爾湖。
遊客產生的垃圾,要麼被丟棄在附近,要麼被周圍的動物叼走,之後流落到了森林、湖水裡。
總之,貝加爾湖已經不再是一塊與世隔絕的仙境,它沾上了人間的煙火氣,還沾上了工業的廢氣。
貝加爾湖的環境
貝加爾湖的污染日益嚴重,原本很多遊客來此的目的,是親自喝一口貝加爾湖的水,但是現在,很多遊客表示,不敢喝,不敢喝。
湖邊幾大城市,如布拉茨克、薩彥斯克、基廉斯克等,居民出現了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腸胃病以及腎病。
這些都是工業污染的常見病,很明顯與貝加爾湖的污染有關。
俄羅斯已經於2011年頒布了為期8年的保護計劃,在貝加爾湖周圍修建3個保護區、2個國家公園,目的就是保住這塊湖泊。
寧靜的貝加爾湖
在未來,淡水資源是寶貴的戰略物質,沒人原因在那個時候面對一塊臭氣熏天的貝加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