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8月發射月球探測器,深空測控天線中國造,為何美國不給它?

最近,韓國的發展頗有些“一日千里”的味道,相當於長二丁火箭運力60%的“世界”號發射成功,極大滿足了他們的自信心。而4.5代機KF-21即將試飛,又將“打雞血”。與此同時,在今年8月份,韓國還將發射自己的月球探測器“共享月球”號。

韓國月球軌道探測器

“共享月球”號是一個月球軌道探測器,韓國方面稱其發射重量有1.5噸,大概相當於我國“嫦娥一號”60%,但國際上普遍認為它的發射重量只有678公斤,其中還包括260公斤燃料,也就是說探測器的干質量只有418公斤。而它將在8月份搭乘SpaceX公司的“獵鷹”9復用火箭,以“公交車”的形式飛往月球軌道,到一站停一站,幾天的路程要磨蹭幾個月。

這回不是韓國自己發射,而是搭車獵鷹9

這次任務最值得一看的,是韓國國內將自主承擔月球探測器的部分測控工作,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執行測控任務的“35米口徑測控天線”,竟然是我國某單位承建的,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國內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個天線在畫面中看到好多回了,原來是中國幫忙造的

雖然“35米口徑測控天線”只是執行深空測控任務的入門級設備,對我們來說不值一提,但對於韓國來說,卻是一種飛躍,使其首次具備了有限的深空測控能力,是否應該向一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至今未有改變態度的國家出口這樣的設備,值得商榷。

韓國月球探測器

要知道,韓國可是剛剛和美國簽署了一系列太空合作協議的,除了用獵鷹9發射衛星和探測器之外,甚至還要以半導體提供商的形式,參與美國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但即使這也,美國也沒有幫助韓國培育深空測控能力的打算,只是將韓國的技術和服務為己所用,向韓國市場傾銷航天成品和服務而已。

韓國並非第一次搭乘獵鷹9,也不是最後一次

“35米口徑測控天線”,連美國都沒有提供,我們幹嘛如此着急?我們的這種做法,和幫印度、越南搞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工業升級能力一樣,等於是給自己的脖子上套上繩索,不是什麼錢,都能賺的。

不是什麼錢都能賺的

況且,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世越”號打撈工作,當時上海打撈局先後出動船隻3000多艘次,水下作業的總時間近1.3萬多小時,甚至還有一名負責水下作業的中國潛水員還在燃氣爆炸事故中面部重度燒傷,儘力滿足了韓國方面苛刻的要求,但是最終的扯皮難道已經忘記了?

上海打撈局打撈韓國世越號

韓國航天的戰略是緊跟美國身後,當中國衛星和美國衛星將來有一天再次“捉迷藏”的時候,你猜韓國會站在哪一邊?如果中美將來的月球基地真像科幻美劇《太空部隊》一樣,發生衝突,韓國航天又會站在哪一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