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T轉換在 PCI 後發生血小板高反應性的ACS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轉換在 PCI 後發生血小板高反應性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最佳時間研究


王蓉,胡東南,王進,陸蕙,付坤
【摘要】 目的 分析雙重抗血小板治療( DAPT)轉換在PCI後發生血小板高反應性( HPR)的急性冠脈綜合征( ACS)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最佳時間。 方法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北京航天總醫院收治的PCI後接受DAPT的ACS患者270例,採用擲骰子法將其分為A、 B、 C組,各90例,其分別於強化DAPT方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療2周、 1個月、 3個月時進入藥物洗脫期〔採用標準DAPT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療1周〕,然後選取發生HPR的患者103例( A組48例, B組35例, C組20例)為研究對象,再次採用擲骰子法將其分別分為A轉換亞組(採用標準DAPT方案治療, 24例)和A不轉換亞組(繼續採用強化DAPT方案治療, 24例)、 B轉換亞組(採用標準DAPT方案治療, 17例)和B不轉換亞組(繼續採用強化DAPT方案治療, 18例)、 C轉換亞組(採用標準DAPT方案治療,10例)和C不轉換亞組(繼續採用強化DAPT方案治療, 10例)。所有患者連續治療1年。收集患者一般資料,比較A轉換亞組與A不轉換亞組、 B轉換亞組與B不轉換亞組、 C轉換亞組與C不轉換亞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發生率,比較A、 B、 C轉換亞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 結果 A轉換亞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低於A不轉換亞組( P<0.05); A轉換亞組與A不轉換亞組出血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B轉換亞組與B不轉換亞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C轉換亞組與C不轉換亞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A轉換亞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高於B轉化亞組( P<0.05); A轉換亞組與C轉化亞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B轉換亞組與C轉化亞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DAPT轉換策略可能會降低PCI後發生HPR的ACS患者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且不會增加出血事件發生風險,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且DAPT轉換的最佳時間為強化DAPT方案治療1個月。
【關鍵詞】  急性冠脈綜合征;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
【中圖分類號】 R 542.2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2114/j.issn.1008-5971.2022.00.171

本文來源:王蓉,胡東南,王進,等.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轉換在PCI後發生血小板高反應性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最佳時間研究[ 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 2022, 30( 7): 48-53.

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