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中國科學家幫助非洲抗擊土地退化


2022年6月22日外媒刊文。6月16日,第28個防治荒漠化和乾旱世界日,中國國家家園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家發布了一個在線工具“綠色長城大數據促進者”,以幫助非洲國家防治日益嚴重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最重大的全球生態和環境挑戰之一。非洲特別容易受到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影響,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區域。“多達65%的生產性土地退化,而荒漠化影響到非洲45%的土地面積”。

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聯合國描述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其中SDG 15提出了“到2030年,防治荒漠化,恢復退化的土地和土壤,包括受荒漠化、乾旱和洪水影響的土地,努力實現土地退化中性世界”的前景。

為解決全球土地退化監測中的數據缺口,由來自可持續發展目標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CBAS)和中國科學院航空航天信息研究所(AIR)的李曉松教授領導的一組中國科學家,與北京師範大學和包括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軟件研究所在內的中國科學院其他幾個研究所合作,開發了一種30米土地生產力動態(LPD)計算工具。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30米LPD計算工具,它可以實現在指定的全球空間範圍和時間段內計算30米LPD,從而為全球土地退化監測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該計算基於CBAS支持的SDG大數據平台,該平台於2021在北京啟動,以促進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實施。

“綠色長城”是2007年發起的一項由非洲牽頭的倡議,目的是恢復非洲大陸退化的景觀,改變薩赫勒地區數百萬人的生活。為了支持“綠色長城”的開發,中國科學家利用該工具在11個泛非綠色長城機構(PAGGW)成員國生產了一種30米空間分辨率的LPD產品,面積934萬平方公里。

時空分析結果表明,2013-2020年,PAGGW國家的土地生產力增長佔總面積的16.25%,生產力下降佔總面積的7.36%。

對於綠色長城的主要目標地區薩赫勒地區,生產力增長的土地佔總面積的8.45%,而生產力下降的土地佔總面積的9.24%,這對綠色長城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綠色長城大數據服務商提供的LPD產品可用於跟蹤目標區域LDN的進度。此外,該平台還提供了一個防治土地退化的知識庫,該知識庫是從中國北方防治土地退化的成功實踐中獲得的。

國家林業和草原管理局官員表示,該在線工具為利用大數據進行全球土地退化評估提供了“中國的解決方案”。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IbrahimThiaw)對這一在線工具的推出表示讚賞,他表示,這些成果有可能在未來推動非洲綠色長城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