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山頂,好奇號拍下讓人大失所望的畫面!薄片狀岩石清晰可見

很多人都認為我們不需要探索宇宙,不需要探索火星,認為研究火星還不如花心思研究如何保護地球。其實不管是保護地球,還是研究宇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地球的環境並不會一成不變,現在的地球家園其實面臨很多挑戰,例如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風險、氣候變暖的風險、超級火山噴發的風險等,這些風險都可能會導致我們人類文明的覆滅,而我們的出路就是移民外星球。火星作為宇宙中距離我們地球相對較近的類地行星,探索火星要相對容易一些。

現在我們探索火星,除了研究在未來將火星打造成為人類在太陽系內

“第二家園”的可行性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研究火星的環境變遷情況,通過研究火星的環境變化機制來預測地球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

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幾十億年前的火星和現在的火星截然不同,那時候的火星也是一個溫暖、潮濕的世界,在那樣的世界上面生活肯定是比現在的火星更加舒適的。也是因為曾經的火星很宜居,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在幾十億年前的火星可能存在過一些不為人知的史前生物。現在科學家探索火星,一方面就是想尋找火星史前生物的遺迹,希望能夠在火星上面找到外星生命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就是想知道為什麼曾經潮濕的火星變成了現在荒涼的樣子。現在的地球家園也是一個溫暖、潮濕的世界,未來地球是否也會像火星那樣發生巨變,從宜居的家園變成荒漠般、死寂般的世界呢?

目前來說,我們對火星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入,所以還不是很清楚火星環境變遷的機制以及過程。至於地球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其實這是沒法預測的,因為會存在很多客觀因素,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地球的未來。地球未來可能會變成火星那樣的世界,也可能變成金星那樣的世界。不管變成什麼樣的景象,在10億年以後地球就不再宜居了,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事情,到時候人類移民火星或者是其他的外星球,可能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好奇號傳回罕見照片

當然,想要移民火星,或者載人登陸火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對火星有更多的認識,為了研究火星,科學家發射了很多探測器去探索火星,例如祝融號火星車、毅力號火星車、好奇號火星車正在火星上面巡視。在巡視火星的時候,這些火星車都會傳回大量火星表面的細節照片。

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表面運行了差不多10年了,NASA現在又公布了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拍攝到的照片,這次公布的照片向我們展示了火星表面由溪流形成的結構,讓我們了解到更多關於火星水的歷史方面的知識。

從拍攝到的畫面,我們可以看到在火星車眼前的是一些薄片狀岩石,這些分層的薄片狀岩石清晰可見,表明是在溪流或者小池塘中形成的。這一個發現,再次向我們說明了一個事實,在遠古時代的火星曾經是一個潮濕的世界,在火星的表面存在大量類似這樣的湖泊、溪流。當時好奇號火星車正在一座名為夏普山的山腳下行駛,朝着山頂上富含硫酸鹽的區域移動時拍攝到了這些畫面,而隨着好奇號火星車登上山峰的過程中,所看到的岩石類型也在發生變化,湖泊的證據越來越少,而小溪則越來越多。

好奇號火星車項目的科學家Ashwin Vasavada表示,在山上就不再看到在夏普山腳下看到的湖泊沉積,相反,我們看到了乾燥的沙丘,在這些沙丘的周圍偶爾還會有一些溪流圍繞着,這些都是火星乾燥氣候的證據,也是火星地貌的一個變化。當然,這些畫面也只是火星湖泊、溪流的遺迹,並不是說現在的火星依舊存在液態湖泊、溪流,真實的火星景象還是荒涼、乾旱的,而這樣的世界也是讓人感到大失所望的,因為我們認為火星可能會是我們的“第二家園”,但是火星車拍攝到的畫面卻是如此的荒涼,就像地球的沙漠、戈壁灘那樣。

人類移居火星無望?

這樣的世界顯然是不適宜我們直接居住的,難道我們人類移民火星的希望破滅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雖然火星表面看起來很荒涼、乾旱,但是荒涼的火星還是存在不少水,只是由於火星的溫度比較低,所以火星的水基本上都是以水冰物質的形式存在。

我們祝融號火星車的着陸區烏托邦平原下方,就存在大量的水冰物質,其含水量甚至可能與地球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差不多。這還只是火星水冰物質的一部分而已,在火星南北極以及其他地區都還存在大量水冰物質,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水冰物質都開發出來並加以利用,那就可以在火星上面種植農作物,或者分解水得到氧氣氫氣了,那樣的話,我們在火星生活可能就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