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菌沒有頭腦,卻擁有驚人的智力!甚至被稱為“道路規劃大師”

地球上最強大的規劃師,不是人類,而是這坨叫作黏菌的生物

“城市規劃大師”黏菌

將黏菌放入玻璃迷宮內,黏菌可以很快找到出口,並且黏菌所找到的迷宮出口,是一段最優路線,困擾東京鐵路一百年的路線分布問題,沒想到黏菌一天就解決了!

英國牛津大學的馬克博士,與來自東京的同事,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用黏菌愛吃的食物燕麥片,擺放成東京鐵路各個站點間的位置,在燕麥地圖的中間放置一團黏菌,26小時後,黏菌開始串聯逐漸散開,漸漸地沾滿整個實驗容器。

當馬克博士將黏菌佔據的路線圖,與東京現有的鐵路系統圖作出比較後,他們發現黏菌僅僅在數小時,便完成了東京鐵路工程師們,耗費數年才完成的目標。

馬克博士仔細觀看下發現,黏菌們設計的線路更加便捷高效,一坨沒有頭腦的單細胞生物,沒想到竟然比人類還懂城市規劃,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但黏菌們的聰明,還遠不止如此!

被飼養的黏菌會說話

有人養貓、有人養狗

但你聽說過有人飼養黏菌的嗎?並且他的這團黏菌還可以說話!

2019年一位名叫楊馬丁的醫學博士,在互聯網上,上傳了一段關於飼養黏菌的帖子,馬丁描述道,他所飼養的是名叫多頭絨泡菌的黏菌。

當他將一盒黏菌飼養很長時間後,他會感覺到黏菌們,就像小貓小狗一樣,開始通人性,甚至它們有時候會發發小脾氣,故意從培養盒內跑出去。

有了這種想法後,馬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黏菌。

比如故意將燕麥片放置很遠,讓黏菌覓食的時候,順便可以遛個彎,隨後,馬丁博士又一次突發奇想!

如果教黏菌認識字母,那麼這些黏菌們豈不是可以與人類對話了!

於是馬丁博士在每次餵食的時候,開始教黏菌認識字母,在1年後黏菌覓食時,已經可以挑選出大部分字母了!

到了第二年,馬丁開始嘗試讓黏菌自己造句子,可效果並不怎麼理想。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2019年6月,黏菌在覓食的時候突然回答了馬丁的問題,這一幕剛好被攝像機拍到。

馬丁問黏菌,你是否會死去,你又是如何看待死亡!

關於黏菌的這段回答有許多解讀,但是這些解讀都只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永生違反宇宙法則,生老病死不可避免!

無頭無腦的黏菌為什麼比人類還聰明?

在2013年倫敦機器人大會上,有這樣一台仿真機器人,它時而微笑時而皺眉,這豐富的表情都是黏菌控制的!

既然黏菌是一種無腦單細胞菌群,他又是如何勝任大腦的工作的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科學實驗,這個培養容器,是為黏菌特製的,當黏菌在培養容器內擴散後,他們首先會探索每一條路線,只要在任意一段路線找到食物,黏菌們便會收回所有不在連接點上的路線,只保留一條最優路線。

研究人員還發現,黏菌的”偽足”在經過每一處地方後,都會留下一灘粘液!

他們推測,這有可能是黏菌留下的“路標”,以提示自己已經走過了這條道路,顯然黏菌雖然沒有大腦,但它們通過“物理記憶”的方法,完善了自己的記憶系統,我們將一塊黏菌放在顯微鏡下。

你會發現,黏菌的內部包含大量化學物質,水在波浪中移動,攜帶微小的鈣分子從後至前,不斷運動。

通過擴散和流動進行傳播可溶性物質,用簡單的堆疊方法,就可以讓結構簡單的黏菌,在某些領域超過人類!

黏菌在未來的應用

從多頭絨泡菌的種種智力行為來看,它具有成為“生物計算機”的潛力,也許在未來人類所創造的機器人,智力水平和人類類似。

由於是基於黏菌創造,因此這些機器人,也能像黏菌一樣。擁有再生和修復的功能!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我是老樹 如果你喜歡我的作品[酷]

請關注訂閱[飛吻]

如果你有什麼想要了解的神秘事件和奇聞異錄[送心]

歡迎私信告訴我,我們下期見!

#全能創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