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狂言,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2021年01月01日01:10:05 科學 1447

有人說,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發展程度如何,那麼不妨看看他們的科學家獲得了多少諾貝爾獎科學獎。

常言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於科技的發展,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技發展計劃,比如日本瘋狂的諾貝爾獎科學計劃:“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如何呢?

口出狂言,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 天天要聞

諾貝爾獎章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達獎

19年前的2001年,日本政府為了振興科技創新,實現科技強國夢想,提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其中確定了一項瘋狂的目標:“今後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包含了五個獎項,分別是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

口出狂言,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 天天要聞

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

然而從1901年到2001年的百年歷史中,作為經濟大國的日本,也只有9位諾貝爾獎得主。

當時對於這個計劃不光是其他國家覺得不可思議,就連日本人都覺得瘋狂,不可理喻。更有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也批評這個計劃沒腦子。結果諷刺的是他剛罵完,當年就獲得諾貝爾學獎,這是不是打自己臉了。

從日本口出狂言之後,也就是從2001年開始至今,結果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對於需要50年完成的計劃,日本人用了19年就完成了一半多。而我國只有屠呦呦和莫言兩人獲獎,這個效率是不是太慚愧了?

口出狂言,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技屠呦呦

日本能獲諾貝爾獎的幾個因素

日本能獲得這麼多諾貝爾獎也是有原因的,目前看來,他們成功的關鍵是對科技方面的巨大投資、對科學家的態度以及對知識的嚴謹。

1、科研投資大。我們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科技強國,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佔到GDP的2.8%,而日本2015年前的十年間佔到了GDP的3%,連續10年居於發達國家第一位。

2、尊重人才。日本對科學家的尊重態度也讓別人汗顏,日本科學家的社會地位令人艷羨。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就確立了崇尚科學、尊重科學家的良好氛圍。比如,在日本的錢幣上印的是科學家、作家和教育家,而不是政治家,不是天皇。還有對知識分子的稱謂也可見一斑,比如大學教授可稱之為先生,而一般人就不能這麼稱謂,以至於日本天皇都是一名著名的魚類科學家。

口出狂言,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 天天要聞

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

3、學術嚴謹,以造假為恥。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在《自然》雜誌發表兩篇論文,但後來論文被認定造假,遭《自然》雜誌撤稿,成為繼2005年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造假事件之後,國際科學界最大的醜聞。這導致通訊作者,日本52歲的著名科學家笹井芳樹自縊身亡,他用生命捍衛了學術尊嚴。同時,小保方晴子此前任職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現任主席、“諾獎”得主野依良治將引咎辭職。

另外還有日本教育比較先進,普及教育時間早等。比如日本在1898年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7%。到1910年以後,日本已完全普及了國民教育,那時候我們國家只有富人才能上學堂。

口出狂言,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 天天要聞

日本學生

結論

我認為對於日本2001年提出的諾貝爾獎計劃非常有可能實現,也就2051年取得30個諾貝爾獎。以現在的進度來看,在過去的19年間就有19人獲獎,幾乎是每年一個,可見日本科技創新發展不但沒有落下,而且有加速之勢。

雖然諾獎有西方國家操作嫌疑,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公平的。我們中國從建國到目前為止只有兩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日本第一個諾獎得主湯川秀樹也是1949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在71年過去了,結果日本有28位諾獎得主,我們是不是感覺到慚愧?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千字短文白話敘述,望大家指正]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