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2025年05月28日13:20:16 科學 3208

央廣網北京5月28日消息(總台記者柴世文 白傑戈 景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道,一位滑翔傘愛好者被氣流抬升到八千米高空,在低至零下40攝氏度的缺氧環境下死裡逃生的經歷,這兩天通過網絡視頻和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備受關注。55歲的當事人彭先生昨晚接受總台記者專訪,介紹了自己從遇險到脫險的過程。

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 天天要聞

彭先生脫險後接受總台記者專訪

事發在5月24日星期六。彭先生介紹,當時自己原本在甘肅祁連山地區海拔3000米的訓練場,想試試新添置的裝備。

彭先生說:“剛買了一個二手的船袋,我回去修補了一下,掛上東西,準備試一下合適不合適。然後在地面上斗傘,鬥了一會兒風突然增大了,就直接把我給提起來了。突然提一下雖然說心裡一慌,但還是控制住了,看風有點大,就想儘快降落,但是沒有成功。風還在持續增大,就把我提到山脊這個高度了,我看降不下去,就想順風逃離這個地方,順風方向飛了一段,風也沒有減小的趨勢,正好這邊積雲也開始形成,就被吸到雲底了。到了雲底就開始慌了,因為到雲底以後上升非常快,我也知道這個雲不能進,但是到那個位置了我也逃不出去。”

彭先生形容,自己是被“吸”進雲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大氣科學學報》執行主編智協飛告訴中國之聲,從大氣科學的角度看,這是遭遇上升氣流進入對流雲。

智協飛說:“我認為應該是一股上升氣流把他帶上去了,因為春夏季強對流發展得比較旺盛。雲中的上升氣流應該是很強的。一般運動員不會往對流雲裡面去飛,那是很危險的。飛機一般也不會往裡面飛的,碰到對流雲會繞着飛。”

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 天天要聞

彭先生被困雲層,水汽在身上結冰

智協飛介紹,海拔8000多米的高度,在位於中緯度的祁連山地區還屬於對流層的中上層,氣溫可能低至零下40攝氏度,空氣稀薄。彭先生隨身的視頻記錄顯示,對流雲里的水汽在他的臉上、身上和裝備上結起一層冰霜。手套的拉鏈沒有拉緊,他用凍僵的手努力控制滑翔傘,朝着夥伴在對講機里提示的北方飛。

彭先生說:“在這個過程中,其實雲裡面還是比較亂的,很難完全保持在指南針指定的方向,但還是勉強沿着東北方向飛出來了。當一出雲以後,我就知道獲救了,特別興奮,趕緊通報說我已經出雲了。通報完以後,就是一路向東北方向飛到祁豐藏族鄉的天生場降落了。”

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 天天要聞

衝出雲層的瞬間,彭先生振臂歡呼

回憶整個過程,彭先生說,自己原本只記得飛到7100米。

彭先生說:“一直向北直飛,精力一直集中在我的指南針上。這個過程中我看了一下,我的高度表顯示的是海拔7100米。我一直以為我最高就飛到了7100米,等到回看軌跡才發現,我已經飛到了8500多米高了。但是我回想的時候記不起我從7000多米到8500米這一段時間是怎麼度過的,就感覺好像這一段時間是失憶了。”

彭先生目前身體狀態平穩,除面部和幾根手指因受凍感覺腫脹麻木外,無其他不適。他形容,在雲里自己最恐懼的不是升到最高的階段,而是通過“拉螺旋”試圖下降,糾正異常狀態又“改出”失敗的時候。

彭先生說:“前面全是白茫茫一片,完全是沒有方向的。如果沒有指南針,根本辨別不出來任何方向。自己感覺是保持直線,實際上一直在轉圈。拉螺旋的時候不知道人是在傘的下面還是在傘的上面。拉完螺旋‘改出’失敗,傘頭衝下去的時候是我最恐懼的時候,現在想想還是挺後怕的。我暫時肯定先不飛了,以後會不會飛,還不太好說。”

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 天天要聞

受訪者供圖

55歲的彭先生學滑翔傘4年半,目前持有b級證書。這是滑翔傘飛行者的5個級別中,從低到高的第二級,要求飛行時間不少於20個飛行日,最少飛行次數不少於40次。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滑翔傘運動管理辦法》還規定,滑翔傘飛行應當按照當地空中管制部門的要求申報飛行計劃,批准後方可進行。組織者必須詳細了解當日氣象變化,嚴格掌握放飛氣象條件,嚴禁在雲、霧、降雨等不利氣象條件下飛行。昨天下午,中國航空運動協會懸掛滑翔及滑翔傘委員會工作人員告訴中國之聲,據了解彭先生的這次飛行沒有事先申報。

工作人員說:“每一次放飛都是需要有申請和批准的。我們也是按照空管要求,包括每一個比賽,每天的飛行計劃都必須報備,彭先生可能是個人行為沒有進行報備,現在他所屬地的航協現在正在跟進調查。”

27日晚,甘肅省航空運動協會副會長薛峰表示,初步調查認為,彭先生當時原本是在開展地面斗傘訓練。

薛峰說:“雖然他已經獲得了滑翔傘的b級證書,但是他仍然在嘉峪關這邊進行了一個長期的地面斗傘、控傘訓練。在地面把傘抖起來以後,藉著小風順勢往前跑,來增加對滑翔傘控制的感覺,逐漸輕鬆地掌握和駕馭滑翔傘的轉向、停止與加速。只要不飛離地就不用報備的。這個視頻我看過了全程,現在回想起來我都膽戰心驚。確實每個飛行員都不想經歷這種被迫飛起來的感覺,真的是很恐怖。”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高區:這家中心累計服務500餘家企業!檢測服務就在“家門口” - 天天要聞

高區:這家中心累計服務500餘家企業!檢測服務就在“家門口”

【來源:威海日報】5月19日上午,工信部威海電子信息產品實驗檢測中心電磁兼容檢測室的屏蔽實驗室中,技術人員正在和青島銘創恆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李智超對一台呼吸機進行抗干擾測試。“樣品是18日下午送來檢測中心的,一共進行六項檢測。今天上
英國歷史上,最傑出最知名的4位科學家,是這四個嗎? - 天天要聞

英國歷史上,最傑出最知名的4位科學家,是這四個嗎?

英國歷史上,最傑出最知名的四位科學家,你認識幾個?在人類歷史上,英國以其璀璨的科學成就閃耀着獨特的光芒。從工業革命的轟鳴到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英國科學家們用智慧和汗水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猶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人類探索
《螞蟻帝國》人類社會的縮影?螞蟻的世界比宮斗劇還精彩! - 天天要聞

《螞蟻帝國》人類社會的縮影?螞蟻的世界比宮斗劇還精彩!

必小時候很多人都有觀察螞蟻的經歷。它們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遍布各個角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童會自然而然地觀察螞蟻,並為之着迷。它們總是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像愚公移山一樣,一點點搬運食物。稍不留神,積少成多,它們竟能完成驚人的任務。小小的身
可控硅諧振原理及應用解析 - 天天要聞

可控硅諧振原理及應用解析

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和控制系統中,可控硅作為一種重要的半導體器件,廣泛應用於整流、調速、調壓和諧振電路等領域。特別是在諧振電路中,可控硅的特殊特性賦予了其在控制與穩定方面的優勢。
不懼遠征,揭秘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之旅的“能量底氣” - 天天要聞

不懼遠征,揭秘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之旅的“能量底氣”

點火升空。本文圖片均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5月29日1時31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將天問二號探測器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二號任務計劃對小行星2016HO3進行探測、採樣並返回地球,此後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天問二號任務示意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類會因此毀滅嗎?距離成為關鍵因素 - 天天要聞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類會因此毀滅嗎?距離成為關鍵因素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藝術加工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宇宙裡面最可怕、危險的是什麼,在看過老劉的《三體》後,很多人對那片黑暗開始有了很大的恐懼,好像“宅”在地球里才是最安全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