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2024年12月31日17:02:18 科學 1865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 | 滄海冒險家

編輯 | 滄海冒險家

-<前言>-

今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年中世界各國在芯片領域的發展可謂是各有千秋,其中中國的發展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但是有很多勢力是見不得我們好的,所以就對我們展開了制裁,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國不止一次限制過我們的芯片水平。

但是我們也不可能一直被動,中國也有一項技術,封鎖了美國整整15年,他們至今都無法突破限制,這項技術我們一直禁止出口,他究竟是什麼?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

-<KBBF晶體>-

這是一種作用於光刻機領域的核心技術,我們都知道,在芯片的製造上首先就是原材料最重要,那麼除了原材料之外就是光刻機的技術了,畢竟他是直接能夠對芯片的性能造成影響的機器。

有很多國家為什麼造不好芯片,除了原材料被人卡脖子之外,就是光刻機的材料不夠精細,製造芯片是需要非常精準的激光雕刻。

而現在大部分國家使用的都是365納米的激光技術,但是我國現在已經能夠直接使用176納米,這依靠的就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原材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KBBF晶體,又稱氟代硼鈹酸鉀晶體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光刻機

這是一種具有優良光學性質的非線性光學材料,說白了就是一種能夠更有效的直接將激光進行折射利用的材料,能夠讓光刻機在工作時使用更加精細的激光,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說了這麼多肯定有人會好奇,就差這一項技術對芯片的影響會大到哪裡去嗎?

我們來舉個例子,在以前俄羅斯可是一個軍事大國,其導彈一點都不遜色於我們的“東風快遞”,可以在幾千米之外進行精準打擊,而在這裡具有精準制導功能的就是芯片。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定位導彈

但是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再加上美國對俄羅斯的限制,就導致俄羅斯現在的精準制導失去了作用,無法實行有效的打擊,大大削弱了俄羅斯現在的軍事實力。

當然,除了軍事,我們現在的汽車,手機,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領域都需要芯片去帶動他們的智能化,而更加精密的芯片就能夠產生更有效的作用。

就比如說同樣一款機器人,使用精度不高的芯片他就只能簡單的走動和做出僵硬的動作,但是裝備上更精密的芯片之後,他就能夠靈活的跑步甚至是跳舞。

那麼我們為什麼在這個領域能夠如此先進呢,就連美國也被卡住了脖子,整整15年都無法突破。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BBO晶體

-<KBBF晶體的研發之路>-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就對這一方面展開了研究,這與大家所熟知的中國芯片起步較晚好像有些違背,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我們確實是在很多地方有些落後,不過能夠完全掌握好一門技術也是我們的成就。

從我們開始對此研究,再到 80 年代研製出了低溫相偏硼酸鋇晶體(BBO)、三硼酸鋰晶體(LBO),再到90 年代研製出 KBBF。

這些技術曾經分別被美國《激光電子學》 雜誌評為 1987 年、1989年“十大尖端產品”,甚至一度讓美國人渴望。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LBO晶體

其實早在2007年以前,我們這中國並沒有限制這一技術的出口,可是各國之間在這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使用的手段也是更加激進,所以我們也開始限制了這些技術。

當時美國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為了獲取技術不惜花重金從我們國家去挖掘實驗人員,但結果大家應該也能猜出來,我們中國的科研人員豈會為五斗米折腰,當即就進行了拒絕。

後來美國再次展開行動,既然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中國在1988年,其中的LBO技術在商用之後就獲得了專利,有着專利的保護就代表美國更加難以獲取。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科研人員

於是就開始找各種理由,要求收回我國的LBO專利權,並且還和我們打官司,結果自然是不必多說。

而正是因為當時我們打下了這麼堅定的基礎,中國在現在的芯片領域才能慢慢有了起色,逐漸追趕上美國,韓國這些國家,並且讓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進入了世界前列。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成就>-

中國半導體在今年前三個月的出口額已經達到了1153億美元,同比增長21.4%,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去追趕排名在我們之前的企業,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就連韓國的三星距離我們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超越指日可待。

當然美國在這幾十年里一直都沒有停止自己的動作,直到今年仍然在干擾我們,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現在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企業台積電在11月被美國要求禁止與中芯國際合作。

他們想藉此對我們進行限制,可中國早已今非昔比,已經不吃這一套了,在美國採取行動之後,中國沒過多久就宣布了我們的芯片出口金額已經突破萬億。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中國芯片

這還沒完,我們甚至還反將了一軍,在12月中國對英偉達開始立案調查,這一行為直接導致英偉達一夜之間蒸發了6400億,並且在以後可能還要面臨賠償和罰款。

現在看來我們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由於起步晚一直被人卡着脖子,但好在我們的KBBF技術從始至終一直都沒有泄露,作為我們的最佳底牌,光是靠着這一項就能夠拉進我們和美國的差距。

直到今天,美國的科技經過了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依舊沒有獲得這項技術,我們足足限制了美國15年芯片的發展,相信在以後中芯國際會藉此一躍而上,超越美國。

封鎖美國15年,中國光刻機一核心部件禁止出口,至今未被超越 - 天天要聞

盧嘉錫

-<結語>-

說到這KBBF,我們就要感謝盧嘉錫所長,是他帶領團隊在一個簡陋的小房子里,經過了多年的努力才研發出這一項足以改變命運的技術。

同時也少不了無數科研人員的無私奉獻,他們都是當前中國芯片的基石。

信息來源:美國加大芯片制裁之時 中國半導體出口破萬億——中國網財經2024-12-11 11:24

成都科協:KBBF——獨一無二的“中國晶體”!封鎖美國15年

中科院物理所:逆境中長出的“中國牌”晶體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