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上海交通大學葉堅團隊通過拉曼光譜實現超低濃度目標分子定量檢測

2024年04月28日23:42:11 科學 4312

引言

從檢測致癌誘變劑和早期疾病標誌物到環境污染物和生物恐怖製劑,在複雜混合物中以極低濃度對各種分子進行定量檢測一直是科學和工程許多領域的主要目標。此外,無需外部標記或修改就能檢測這些分析物的技術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常常是首選。在這方面,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可以僅根據其固有的和獨特的振動特徵來檢測複雜混合物中的分子種類。然而,由於在低分析物濃度下不可控的信號異質性和較差的再現性,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的發展迄今為止一直具有挑戰性。

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葉堅團隊(畢心緣為第一作者)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digital colloid-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by single-molecule counting”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針對錶面增強拉曼光譜領域內定量的挑戰,系統闡述了基於數字膠體增強拉曼光譜(digital colloid-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dcers)的定量技術。基於單分子計數,dcers成功實現了超低濃度目標分子的可靠定量檢測,為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的普遍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具體來說,該研究使用數字(納米)膠體增強拉曼光譜,可以通過單分子計數常規地在非常低濃度下實現廣泛目標分子的可重複量化,僅受測量過程的泊松噪聲的限制。由於金屬膠體納米粒子可以增強這些振動特徵,包括羥胺還原銀膠體,可以在常規條件下大規模製造,可以預見數字(納米)膠體增強拉曼光譜將成為可靠和超靈敏檢測各種分析物的首選技術,包括對人類健康非常重要的分析物。

Nature | 上海交通大學葉堅團隊通過拉曼光譜實現超低濃度目標分子定量檢測 - 天天要聞
最近在分子檢測策略中實施的數字量化,將模擬信號轉換為單分子計數,已經在非常低濃度分析物的穩健和定量測量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數字聚合酶鏈反應(dpcr)和數字酶聯免疫吸附測定(delisa)。然而,dpcr僅適用於檢測預先靶向的dna和rna序列,而delisa受限於高特異性抗體的可用性,從而限制了它們分別檢測核酸和(部分)蛋白質的能力。
在這方面,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分子可以在沒有任何外部標識符的情況下識別,僅基於其固有的、獨特的振動特徵。此外,當分子處於等離子體納米結構的電磁熱點時,信號的顯著增強使得單分子檢測成為可能。然而,由於分子取向的變化和熱點電磁場的不均勻等因素,這種增強不能很好地控制,導致明顯的單分子強度波動(sifs)。因此,基於所有單分子信號的綜合強度(即模擬測量)的定量在低濃度下變化很大,無法達到所需的重現性和準確性。為了減輕這一限制,已經努力製造高質量的固體襯底。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些努力僅在選定的目標分子上取得了適度的成功,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挑戰。
Nature | 上海交通大學葉堅團隊通過拉曼光譜實現超低濃度目標分子定量檢測 - 天天要聞

實驗示意圖(credit: nature

儘管已經提出了單分子sers信號的數字化來規避這種sifs誘導的挑戰,但其在傳統納米結構固體襯底上的實現仍然存在問題。主要困難在於,即使在嚴格的製造條件下,固體襯底在給定襯底和不同襯底之間都是異質的,並且由於測量過程的不可逆性,這些差異無法通過校準來糾正。雖然這些變化在高濃度下可能不受限制,但在低濃度下,即使在最佳條件下,也不能有把握地進行可靠和準確的定量。此外,固體底物中熱點的數量有限,加上目標捕獲的不可逆性,導致很少有合格的單分子事件,嚴重限制了基於固體底物的方法的可靠性和靈敏度。
該研究證明了金屬膠體納米顆粒分散在水溶液中,廣泛的分子目標的單分子拉曼特徵得到充分增強,從而能夠識別目標單分子,並且通過單分子計數,這些目標分子可以以前所未有的精度重複量化,測量過程的泊松噪聲最終限制了檢測水平。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來源|“inature”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 天天要聞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手機可放在編織有纖維電池的織物上充電。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一件柔軟透氣的衣服,不僅可以儲存能量,還能便捷地為手機、手錶等隨身電子設備供電。這一曾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已經變成了現實。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 天天要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在上周末的第三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20種入選圖書,其中“科學人文”子書單8種,“科學生活”子書單8種,“科學少年”子書單4種。新一期“新發現·科普書單”的評選範圍是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出版的科普新品。經過16位初評專家和7位終評專家的認真評審,最終《...
極強地磁暴帶來多彩極光是怎樣產生的? - 天天要聞

極強地磁暴帶來多彩極光是怎樣產生的?

前幾天,新疆阿勒泰等地觀測到了極光現象,而我們以往聽說的極光,往往是在南北極或者緯度很高的地方才有。那麼這次極強地磁暴帶來的極光與通常極地出現的極光有什麼不同呢?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這次的極光現象進行了分析。畫面里的極光視頻,是5月11日凌晨,攝影和天文愛好者在新疆阿勒泰天文台拍攝...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謝爾蓋·克里卡廖夫,這位前蘇聯宇航員的傳奇經歷,無疑是人類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太空生涯跨越了蘇聯和俄羅斯兩個時代,見證了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新篇章。克里卡廖夫不僅以其卓越的航天技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以其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宇航員們心中的楷模。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5月19日,以“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廣東在全省同步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各地通過開展生態徒步行、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畫...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能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能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