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9日上演,機會難得,“追日”飛機15000米高空收集關鍵數據

2024年04月08日20:55:05 科學 1255

據科技日報4月8日報道:北京時間4月9日,由太陽和月球聯袂出演的日全食“大片”將在北美洲上映,據悉,此次日全食帶將跨越墨西哥、美國、加拿大境內的大片陸地區域,當地人或能觀看到最長4分28秒的日全食過程。

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9日上演,機會難得,“追日”飛機15000米高空收集關鍵數據 - 天天要聞

(圖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日全食是一種罕見而壯觀的天文現象,當月球經過太陽正前方時,地球上的觀察者能夠看到太陽被完全遮蓋的景象。

這場“天文秀”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場難得的“科研盛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副局長帕姆·梅爾羅伊在近日關於日全食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日全食提供了“難以置信的科學機會”。美國要到2045年才能再次看到如此規模的日全食,因此NASA和很多科學家都在全力以赴。

梅爾羅伊表示,日冕通常不可見,但當月球從太陽正前方經過並遮擋它時,日冕將“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可見。日冕正在發生一些科學家還不完全了解的事情。

日冕異常的高溫迄今仍是科學界一大謎團。光球層溫度可達5500℃;色球層溫度從6000℃降至4000℃;而日冕溫度卻高達1000000℃—2000000℃。

密歇根州立大學艾布拉姆斯天文館館長香農·斯莫爾指出,日冕最底部大部分區域是很多太陽活動發生的地方,在日食期間,比使用專用儀器遮擋太陽中心時更清晰可見,為研究日冕和太陽活動提供了“黃金機會”。

“追日”飛機在15000米高空收集關鍵數據

另據紅星新聞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在日全食期間使用WB-57飛機和三枚探空火箭,在北美上空追逐日食,進行科學觀測。

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9日上演,機會難得,“追日”飛機15000米高空收集關鍵數據 - 天天要聞

WB-57飛機將全程在日全食路徑內飛行,收集太陽數據(圖源:紅星新聞)

這些高海拔飛行旨在研究太陽的外層大氣,即日冕,以及電離層的電學特性,以增進對太陽和大氣動力學的理解。飛機上搭載的科學儀器將幫助科學家們更準確地測量日食,並收集有關日冕的溫度、化學成分以及日冕質量拋射的數據。這些信息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日冕的結構、太陽對地球大氣的影響,並可能幫助尋找靠近太陽運行的近太陽小行星。

WB-57飛機將在約15240米的高空飛行,這使其能夠避免因可能出現的惡劣天氣而錯過日食。此外,由於飛機可以以大約74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能夠將日食的全食時間延長約25%,達到約6分22秒。這將使科學家能夠獲得更長時間的觀測數據。

日全食還將為科學家提供研究地球上層大氣,即電離層變化的機會。NASA日食項目經理凱利·科瑞克表示,這項研究很重要,電離層中的干擾可能會導致GPS和通信出現問題。

電離層是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相接的地方,它受到太陽的影響,太陽白天會給那裡的粒子“充電”。NASA的3枚探空火箭將在日食前、日食期間和之後從弗吉尼亞州發射,以測量電離層中出現的變化。

探索對人類和動物的影響

日食期間,人們注意到地球動物曾出現過一些令人震驚的行為:長頸鹿開始奔跑,公雞和蟋蟀突然開始鳴叫。此外,動物對溫度和風的敏感性也會在日食期間顯著下降。

美國康奈爾大學鳥類學研究員安德魯·法恩斯沃斯計劃利用天氣監測雷達探測飛行中的鳥類,研究日食對鳥類的影響。他表示,在2017年8月美國上次日全食期間,科學家觀察到“四處飛行的動物數量下降”,日全食擾亂了昆蟲和鳥類的日常活動,但沒有引發常見的動物夜間行為,如鳥類遷徙或蝙蝠亂飛。這一次,鑒於日全食發生在4月,鳥類可能更容易在此期間遷徙。

關於日全食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教授唐納德·雷德爾邁耶3月25日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卷》雙周刊上發表研究報告稱,在北美上一次日全食期間,美國致命車禍的數量明顯增加。

此外,還有40個公民科學項目將圍繞日全食開展。從使用手機應用程序記錄溫度和雲量,到記錄日食期間的環境噪音,整個日全食期間,人們將從各個層次不同角度充分享受這場“科研盛宴”。

我國可看日全食要到2034年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說,當日全食發生時,天光會忽然變暗,環境溫度也會略微有所下降,還會感到有些許涼意,大概幾分鐘的時間,白天幾乎變成黑夜,幾分鐘過後,當月球的黑影緩緩移動,太陽逐漸又顯露出它本來的光芒。

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9日上演,機會難得,“追日”飛機15000米高空收集關鍵數據 - 天天要聞

(圖源:海客新聞)

對於我國的天文愛好者來說,雖然無法直接觀測到本次壯觀的天文現象,但感興趣的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電視等平台或現場攝影師的精彩圖片來了解這一盛況。有條件的可赴美加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追日者”們一起觀賞這場天文大戲。

修立鵬表示,我國上一次看到日全食是2009年7月22日,下一次則是2034年3月20日,不過只有新疆、西藏和青海的少數地區,在日落前趕上一點尾巴,觀測難度較大。而2035年9月2日上午,發生的日全食則非常值得期待,其全食帶經過西北、華北和北京市區。

極目新聞綜合科技日報、小康雜誌社、新華社、紅星新聞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 天天要聞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7.7本周值得讀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發表,我們為您精選呈現。1.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2. 並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與慢性炎症相關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擬態是否成功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心理學 |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 天天要聞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