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 | 華中科技大學孫朝陽/高慶蕾/李科珍/陳剛/馬丁破解子宮內膜癌治療難題

2024年04月04日14:55:14 科學 1611

引言

子宮內膜癌仍然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發病率不斷上升,特別是在年輕婦女中。在早發性子宮內膜樣癌(EEEC)的治療中,保留生育能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特別是在40歲以下同時保持生殖慾望和能力的患者中。

2024年4月2日,華中科技大學孫朝陽、高慶蕾、李科珍、陳剛、馬丁復旦大學陳曉軍等合作在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題為“Proteogenomic insights into early-onset 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rcinoma: predictors for fertility-sparing therapy respons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對215例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了大規模多組學研究,用以闡明EEEC的分子特徵。

該研究揭示了暴露體相關突變特徵與EEECs之間的意外關聯,其特徵是特定的CTNNB1和SIGLEC10熱點突變和下游途徑的破壞。有趣的是,EEECs中的SIGLEC10Q144K突變導致SIGLEC10蛋白表達異常,並通過與雌激素受體α相互作用促進黃體酮抵抗。還確定了EEEC保留生育能力治療中黃體酮反應的潛在蛋白質生物標誌物。總的來說,該研究建立了EEECs的蛋白質基因組資源,揭示了暴露體和基因組易感性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於EEECs的初級預防和早期檢測策略的發展。

Nature Genetics | 華中科技大學孫朝陽/高慶蕾/李科珍/陳剛/馬丁破解子宮內膜癌治療難題 - 天天要聞

子宮內膜癌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見的女性癌症,在2020年報告了417,367例新病例和97370例死亡。雖然通常診斷為50歲以上的婦女,但顯著的2-14%發生在育齡期。有趣的是,在40歲以下的女性中,低級別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增加了一倍。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治療是全子宮切除術,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和淋巴結清掃或取樣,遺憾的是,這導致不孕。然而,通過內分泌治療,特別是大劑量黃體酮治療來保持生育能力,已經引起了全球對40歲以下有強烈懷孕願望和能力的患者的關注。先前的研究強調了雌激素受體(ER)和孕激素受體(PR)表達以及下游途徑在決定黃體酮治療反應中的重要性。

跨基因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的多組學分析揭示了子宮內膜癌的新分子亞型和治療靶點。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確定了四種具有預後意義的分子亞型,包括POLE超突變、微衛星不穩定超突變(MSI)、低拷貝數(CNL)和高拷貝數(CNH)。儘管取得了進展,但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白人患者,包括漿液性子宮內膜癌。值得注意的是,漿液性子宮內膜癌大多被歸類為CNH亞型,其複發率高,預後不良。因此,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療通常不推薦用於這種亞型。

Nature Genetics | 華中科技大學孫朝陽/高慶蕾/李科珍/陳剛/馬丁破解子宮內膜癌治療難題 - 天天要聞

EEECs的種系突變與特定的基因組亞型相關(Credit: Nature Genetics

該研究對EEECs進行了大規模的蛋白質基因組分析。該研究為EEECs的臨床病理和蛋白質基因組學特徵提供了新的見解。重要的是,EEECs與LEECs表現出多種差異,表明不同的潛在病因。有趣的是,通過使用“3D-Sig-Explorer”將突變過程與特定的驅動突變聯繫起來,揭示了EEEC中暴露體-分子-表型的聯繫,反映了EEEC發生和進展中特定突變過程的可能貢獻。有吸引力的推測是,在全球範圍內觀察到的EEEC發病率的增加可能與環境暴露的變化有關。此外,還研究了黃體酮耐葯的分子基礎,確定了潛在的生物標誌物,用於預測選擇保留生育能力治療的患者對黃體酮的反應,有待進一步驗證。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4-01703-z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來源|“iNature”

End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謝爾蓋·克里卡廖夫,這位前蘇聯宇航員的傳奇經歷,無疑是人類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太空生涯跨越了蘇聯和俄羅斯兩個時代,見證了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新篇章。克里卡廖夫不僅以其卓越的航天技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以其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宇航員們心中的楷模。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5月19日,以“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廣東在全省同步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各地通過開展生態徒步行、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畫...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能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能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看着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着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電 (王在御 王君妍)記者19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成功應用,標誌着中國在深層潛山油氣藏開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天天要聞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面向AI爆髮帶來的極大算力需求,對RISC-V的需求也將快速增加。”在5月18日舉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構對芯片設計全產業鏈都具有重要影響,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的RISC-V,因其模塊化、可定製化、靈活開源等特點,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4年抗量...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17日,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創始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後,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腦機接口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