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2023年12月13日23:31:16 科學 1961

說到射電望遠鏡,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時間聯想到位於我國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的“天眼”望遠鏡,或者把射電望遠鏡和“鍋”聯想到一塊去。事實上,很多射電望遠鏡都是這樣的設計,包括當前世界上最大口徑的500米天眼射電望遠鏡、世界上第二大“天眼”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看起來都像一口巨大的“鍋”。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現在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是位於我國貴州的“天眼”射電望遠鏡,而在我們的“天眼”射電望遠鏡出現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美國的“天眼”曾經“統治”了相關領域幾十年,科學家還曾經用那個射電望遠鏡給外星人發了個電報。很遺憾,曾經最大的“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現在已經徹底淪為了“垃圾場”。這是什麼情況?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位於美國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是一台固定式射電望遠鏡,雖然在口徑方面不如我們的500米“天眼”望遠鏡,但是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在1963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口徑達到305米,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而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主鏡盤上方接近150米高的地方,有一個重達900噸的科學設備平台。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當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傳到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鏡面時,像大鍋的拋物狀鏡面就會把這些信號反射到那個900噸的饋源平台,然後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將各種不可見的信號展現出來。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在建成服役的半個多世紀內,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取得了很多成績,在在射電天文學和雷達天文學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例如,早在1967年,科學家就發現了一個發出周期性脈衝信號的天體,當時天文學家任務它可能是一顆白矮星。但是在1968年,科學家利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對蟹狀星雲中心進行觀測時,發現一顆脈衝星發出33毫秒間隔脈衝,這樣的脈衝速度相當驚人,不可能是白矮星發出的。隨後在1982年,科學家利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又發現了一顆脈衝星PSR 1937+21,這顆脈衝星脈衝間隔僅為1.6毫秒,這是當時觀測到最快的脈衝頻率,也是世界上第一顆被發現的“毫秒脈衝星”。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脈衝星的發現,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名聲大噪。在1974年,天文學家泰勒赫爾斯曾經利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圍繞另一顆恆星旋轉的脈衝星PSR 1913+16,在對這一顆脈衝星進行長達幾年的觀測後,獲得了這一顆脈衝星20年的軌道周期值,還間接地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這兩位天文學家也因此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最大的驕傲之一。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在1974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進行了升級改造,變得更加強大了。為了慶祝阿雷西博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完成改造,當時科學家心血來潮,利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給所謂的外星人發送了一組電報,目的地是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這一組被稱為阿雷西博信息的電報由1679個二進制數字組成,包括很多信息,例如人類的外形、太陽系的組成情況,DNA的雙螺旋形狀、核苷酸化學式以及用二進制表示的1-10十個數字。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當時科學家準備發射這一組電報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為這一組電報涉及到很多關於人類、關於太陽系的信息,如果被所謂的外星文明截獲,那可能就會發現地球、發現人類的存在。所以很多人都擔心,這一組電報可能會導致地球暴露在高級文明面前。不過,雖然很多人反對,但是這一組電報還是發送出去了。至今,這一組電報已經傳到距離地球差不多50光年遠的宇宙深處了。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服役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遭到了很多自然災害,包括颶風、地震等,不過,在這些自然災害面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依舊安然無恙,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因為在這期間,科學家也多次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進行維護、維修。一直到2017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始出現問題了。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在2017年9月四級颶風瑪利亞過境波多黎各,給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造成了一定的損傷,當時射電望遠鏡長達29米的430兆赫茲天線發生斷裂並掉到主鏡盤上,砸壞了差不多30塊鋁板,不過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影響不是很大。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雖然扛過了很多自然災害,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還是沒逃過被淘汰的命運。因為在2020年8月和2020年11月,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有2根鋼纜斷裂,隨後在2020年11月19日,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主管單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阿雷西博望遠鏡將退役,並打算用可控的方式對其進行拆除。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就在全世界科學家都聯名請求美國取消拆除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決定之時,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2020年12月1日上午突然倒塌了,重達900噸的饋源平台砸到了反射鏡面,望遠鏡直接報廢,徹底變成了垃圾場。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給外星發了個電報,如今淪為“垃圾場” - 天天要聞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轟然坍塌,確實是人類天文學界的一大損失。雖然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上世紀60年代的產物,年久失修,但是在倒塌之前,科學家還是可以利用這一台射電望遠鏡觀測宇宙的。隨着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退役,科學家就失去了美國這一個巨大的“天眼”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 天天要聞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量子力學,這門描述微觀粒子行為的物理學分支,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顛覆了人們對物質世界傳統認知的局限。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等現象,以其超越日常經驗的詭異特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僅如此,這些現象在哲學層面也引發了深遠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聞

明天,人工增雨!

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高溫終於雨要來啦~就在剛剛徐州氣象發布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將於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間擇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具體情況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丨徐州發布、徐州氣象一審丨蘋果二審丨李璇三審丨仝勛監製丨劉礫總監製丨魯曉波“無線睢寧”商務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號)點和擴散一下...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 天天要聞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作者:劉澤排版:點點起點鈉電關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潤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報的“湖北虹潤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獲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批複。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 天天要聞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6月20日,武漢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在九一二操場舉行。值得注意的是,儀式前,測繪學院博士畢業生高晟俊獲得了學校專門為其定製的學位服,在校徽下綉上他的武大學號。 高晟俊。圖/武漢大學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訴九派新聞,他今年35歲,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延續科考生活。 他對極地測繪的興趣源於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