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2023年12月01日20:53:06 科學 1672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文|正經的燒杯

編輯|正經的燒杯

«——【·前言·】——»

在北方人的餐桌上鐵鍋燉完全稱得上是一種特色,其中鐵鍋燉鯰魚的味道讓很多人意猶未盡。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鯰魚雖然肉美刺少,但是這類常見鯰魚的主要食客還是在北方。南方人則是食用一種和鯰魚很相像的魚類佳肴,和鯰魚一樣是餐桌上的常客。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但是,這種佳肴已經成了過去式了。因為這種原材料已經成了釣到就需要放生的“牢底坐穿魚”。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釣到就要放生的“牢底坐穿魚”·】——»

鯰魚是一種對於當地氣溫和水情比較有要求的魚類。由於北方的氣溫和水情是很適合鯰魚的生存,在北方就有了很多以鯰魚為原材料的菜系。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這件事在南方就不同了。在南方生長的魚類雖然同屬於鯰魚但是比起北方的鯰魚那可就珍貴多了。很多在南方的釣魚大多數都沒有見過這種鯰魚,辨別的方法也是非常簡單的。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北方鯰魚的背部光滑,幾乎全身都是黑色。而南方這種鯰魚的背部有着明顯的黃點,這種珍稀品種的鯰魚在南方市場的價格已經漲到了兩百元一斤。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因為背部的黃點酷似燒餅上的白芝麻,因此就有了芝麻劍魚的名字。由於芝麻劍魚本身非常稀少,又被一些資深釣魚佬們稱之為“牢底坐穿魚”。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除了背部有明顯的黃色斑點之外,這種芝麻劍魚的長相還是很有迷惑性的。整體外觀就是常見鯰魚的樣子,一樣是扁平狀的頭部,進水時的口型不僅寬大而且很圓。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背部的黃斑就是芝麻劍魚最方便辨別的線索,如果在野外釣魚釣到這種類似與鯰魚又背部長有黃點的魚類。二話不說,趕緊將其放生。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芝麻劍魚在魚類的體型中屬於中大型魚類,目前有記錄的最終體重為15公斤,體長足足有1米。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芝麻劍魚能夠有芝麻二字,除了本身的背部的黃點形似芝麻之外,還因為經過烹煮的芝麻劍魚會散發出一股淡淡的芝麻香味,也正因為芝麻劍魚這種特性而名聲大噪。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尤其是芝麻劍魚不僅有着美味的口感,營養價值還非常高。當時的人們對芝麻劍魚的認知還不夠完善,於是單純的將其當作一種經濟魚種。為了滿足食客的需要而進行大肆捕撈。在日復一日發熱捕撈下,芝麻劍魚日漸稀少。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曾經的芝麻劍魚雖然是鯰魚中的稀有品種,但是整體分布非常廣泛。尤其是在廣西廣東等地經常看到芝麻劍魚活動的蹤跡。後來由於人類的打死捕撈和溫室效應的影響,芝麻劍魚從原來的餐桌常客變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得不讓人感到一陣唏噓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前面我們就曾經說過鯰魚是一種對於氣溫和水情要求比較高的魚類。隨着溫室效應導致的氣溫的回暖,加上南方水質受到了部分污染,芝麻劍魚幾乎完全消失匿跡。哪怕曾經分布廣泛,現在很多大小河流都已經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芝麻劍魚為何越來越稀少·】——»

由於芝麻劍魚越來越稀少,很多人會認為是不是芝麻劍魚本身的繁殖能力也比較弱。因為一些魚類即使經過大量捕撈。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後也會慢慢緩過氣來。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事實上的芝麻劍魚的繁殖能力並不弱,正是由於芝麻劍魚的繁殖期較短,產卵量也很可觀才會曾經廣泛分布。芝麻劍魚的產卵量可高達1.5萬到3萬枚。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正因為芝麻劍魚本身時擁有相對強大的繁殖能力的,依然無法擺脫瀕危物種的魚類命運,才更叫了解芝麻劍魚的人感到十分惋惜。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國內對於芝麻劍魚的人工養殖研究始終不得法,由於人工養殖技術不如其他受保護動物完善,這也間接使得國家對於野外芝麻劍魚的保護行動更加的迫切。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隨着芝麻劍魚的野生種群逐漸減少,芝麻劍魚的處境只會越來越糟糕。現在已經到了季度脆弱的程度,對於釣魚愛好者來說能夠釣到芝麻劍魚絕對是運氣的證明。這份寶貴的經歷值得收藏,但是不要對自己心存僥倖。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一些人在釣到芝麻劍魚後並不會在意國家法規的禁止,直接帶到市場出售。這種行為當然是不對,一旦貪心起,面對的很可能被處罰金和牢獄之災。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有的釣友會在釣到類似芝麻劍魚這樣的第珍稀魚類時,會選擇使用手機拍攝留念。之後也會將放生的視頻錄下,以備不時之需。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越是經驗老到的釣友越知道面對這些珍惜動物如何讓自證清白,如果以後有釣友釣到這種珍惜物種也可以這樣留證。

«——【·難以養殖的芝麻劍魚·】——»

由於芝麻劍魚是難以養殖的淡水魚類,能夠在市場流通的數量自然非常稀少。哪怕目前身價已經漲到了200元一斤,仍舊是有價無市。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在目前的養殖過程中最大的問題除了數量之外,還有是對芝麻劍魚魚肉質量的把控。想要整體提高芝麻劍魚的品質的難度非常大。相比較普通鯰魚只對於水情和氣溫有明確要求,芝麻劍魚除了水情和氣溫還對於當地海水的鹹度有着自己的需求。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芝麻劍魚只有在當地鹹度較低的水域中才能有更加快的生長速度。,芝麻劍魚的養殖難度較大,但是並非沒有人能夠人工養殖。只是相比較其他生物,芝麻劍魚的人工養殖需要足夠優質的餌料。同時需要嚴格把控光照和溫度,所以至今能夠養殖芝麻劍魚的漁戶特別少。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既然芝麻劍魚不好養殖,為什麼在某些市場卻有成堆的魚販子聲稱自己賣的是芝麻劍魚呢?其實這就是糊弄不經常釣魚的普通人,將從國外引進的斑點叉尾鮰。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斑點叉尾鮰又名叉尾鮰,是一種專門從美國引進的經濟魚種。這種魚類由於食性很雜,成長很快所以很快就在國內流行了起來。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根據統計,我國斑點叉尾鮰的產量已經是長江幹流漁業總捕撈量的三倍有餘。這種叉尾鮰的價格並不貴,基本批發價在10元一斤左右。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中國引進叉尾鮰的歷史基本從1985年就開始了。經過了對於美國引進原種的馴化,僅僅四年後就繁育成功了適合我國水域的新品種,叉尾鮰最有名的繁殖地點是嘉魚縣,是全國最大的叉尾鮰魚種苗繁殖和供應基地。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當初選擇引進叉尾鮰是看重了這種魚類的養殖周期比較短,相比較其他魚類更加容易回本。我國在培育叉尾鮰之前,更多是以養殖草魚為首的四大家魚。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草魚的養殖歷史很長,所以很多漁戶都有自己養殖草魚的手段。這也導致了草魚的價格始終不高,為了提高利潤才會選擇新的魚類投資,試圖進行轉型。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叉尾鮰雖然實在1989年才真正培育成功,由於本身刺少肉豐很快就受到了大眾喜愛並得到快速的推廣,尤其是國內培育的叉尾鮰魚苗精良,叉尾鮰已經成功做到了出口轉內銷。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雖然叉尾鮰的養殖前景受到廣泛的看好,但是叉尾鮰與芝麻劍魚還是有本質的差別。芝麻劍魚的鬍鬚天生就是白色的,像叉尾鮰這樣的黑色鬍鬚自然時有問題的。由於芝麻劍魚和叉尾鮰兩者的價格相差較大,大家在選購時還是需要小心辨別。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結語·】——»

現在提倡保護芝麻劍其本質時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我們的地球一直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不僅僅是氣候變化還有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等。保護生態平衡和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既是守護地球也是守護人類自己。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