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麒閣史觀
編輯/麒閣史觀
地球是一顆有着多種不同地形地貌的星球,在這個星球中誕生了人類文明,然而在這些地貌環境中,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無法就是沙漠了。
沙漠地區的平均氣溫較高,而且降水量不足,如果人類選擇在沙漠中定居的話,就必須要解決缺水缺糧的困境,面對人跡罕至的沙漠,有人對此感到好奇,既然沙漠里的全部都是沙子,那麼沙子下面又是什麼呢?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炙熱沙漠,廣袤的黃沙交織這巨大的滑沙丘,白骨與岩石點綴其間,各種植被在這裡都難以存活,除非是生命力極強的植物。
“撒哈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指“廣闊的不毛之地”的意思,其大意為“大沙漠”,它位於非洲大陸的北部,佔地面積多達800萬平方千米,更是橫跨了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及等11個國家和地區。
其實撒哈拉沙漠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這裡曾經也是一片綠洲是無數生命的搖籃,有地質學家研究後發現,這裡曾經是水草豐美的草原,而且還有發現有早期人類在這裡活動的軌跡,人類的祖先曾在這裡留下了很多岩畫,描述都是當時生活的場景。
這些岩畫中有不少的河流、動物以及人類活動,從中就能看出過去的撒哈拉是一個氣候濕潤、植被茂盛的地區,同時考古專家還發現距今3.5萬年到8000年前,人類就已經在撒哈拉定居,並且還發明出用於捕獵的弓箭。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類慢慢的從原始捕獵轉移到游牧生活中,原始人類還在撒哈拉鍛造鐵器用於抵禦外來侵略者,根據考古專家的研究,這些岩畫應該是在距今3萬年前人類祖先創造的。
目前在已有的資料中顯示了撒哈拉地區經歷了史前時期、水牛時期、黃牛時期、馬時期、駱駝時期、帆船時期,古人的生活場景被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來,為後人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那麼原本生機盎然的撒哈拉為何會變成如今的大沙漠呢?撒哈拉之所以會形成大沙漠,主要是因為地域間得板塊運動造成得,從而導致了失去濕潤空得來源,地殼運動使得撒哈拉地區的北部陸地高高隆起,阻擋了來自東側海洋的濕潤空氣。
隨着時間的推移,撒哈拉地區的降水量也越來越少,生活在這裡的人類也慢慢向其他地區遷移,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獨特的因素,地球是自轉時產生的傾斜角度,因為月球是圍繞着太陽轉,這也讓地球的自轉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地軸傾斜的角度也會逐漸變小。
而地軸傾斜角度變小後,太陽光就會直射到撒哈拉地區,降雨量低以及太陽輻射強最終導致了撒哈拉地區的乾燥天氣,經過長年的日積月累後就形成了周期性的演變,最終導致了撒哈拉沙漠的形成,那麼在撒哈拉沙漠的底部究竟隱藏着那些秘密呢?
沙漠下的秘密
撒哈拉下面有水嗎?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着一代又一代人,人們希望從撒哈拉沙漠中找到水源,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撒哈拉的水源,進入到現代以來,科學家們不斷測量撒哈拉沙漠的深度,沙漠中的地形非常複雜,幾乎每個地方的深度都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地方的沙子能夠積累到320米,有的地方的沙子只有90米深,在科學家勘察期間,面臨最大的問題莫過於沙漠中氣候問題了。
沙漠中的氣候乾燥,一陣大風襲來就能移動一座小沙丘,可以說勘察的數據隨時隨地都會發生變化,根據科學家們的勘察後發現,撒哈拉沙漠中的沙子的平均深度在150米的以上,整個撒哈拉沙漠中至少有14億立方米的沙子。
沙漠中沙子主要來源於周圍的高山,高山上的碎石破碎物被風吹到了撒哈拉地區,逐漸形成為沙子。
想要勘察撒哈拉沙漠的底部,就必須要挖穿撒哈拉,可撒哈拉沙漠中的風是隨時變化的,底部的沙子大多都成為風化岩石,在挖掘過程中會出現沉積岩、岩漿岩和變質岩等構成的基岩,基岩很有可能就是沙漠的底部。
這些基岩新的下方還有大量的礦產資源,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些科學家就在這裡發現了礦產資源,其中就包括有石油、天然氣、鐵礦石和錳礦等資源,一些國家就立即展開了對撒哈拉沙漠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就比如利比亞在撒哈拉沙漠的北部,發現了哈希梅薩烏德油田,這處油田是撒哈拉沙漠中發現的一處大油田,這裡挖出的油不僅產量高,而且油的質量非常好,撒哈拉沙漠中的石油儲量巨大,阿爾及利亞就是撒哈拉沙漠中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其石油產量位居世界前十。
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
沙漠中發現地下水是一個聽上去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撒哈拉中一層又一層的挖掘後就會發現這裡的蓄水量還真不少,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在利比亞的科學家在沙漠的南部勘察出大量的地下水資源。
在經過進一步的調查後,發現地下水資源的儲量十分巨大堪比一個湖泊,如果想要將其使用就能為這片地下的水資源就能為利比亞提供上千年的用水,並且這些水資源全部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淡水,水質沒有受到任何的污染。
地下有水並不奇怪,但卻在形成幾百年的沙漠底部發現如此水量確實驚人,地下水的成因起源於成年累月匯聚而成的,這其中有三點重要的原因,一是很久很久以前撒哈拉沙漠也是一片沃土,點點滴滴的水都滲透到砂岩層裡面。
二是由於撒哈拉的氣候雖然乾旱,但仍有一定的自然降水,這些水都向下滲透匯聚起來,三是由於不少的河流流經撒哈拉沙漠中,導致了水分的不斷滲透最終成為了地下水。
不僅如此撒哈拉沙漠中還發現了豐富的鐵礦石、銅礦石等金屬礦產,為周邊的國家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持,目前科學家們對於撒哈拉的研究才剛剛開始,未來撒哈拉沙漠是否會變成綠洲嗎?
撒哈拉沙漠未來會變綠洲嗎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撒哈拉沙漠正以每年0.5%的速度進行擴張,馬里、尼日爾、咋得等國家的部分農田被侵蝕,從而導致了農業生產受損,居民的生機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非洲已經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已經退化成為了沙漠和半沙漠地區。
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嚴重影響了撒哈拉沙漠周邊地區的乾燥程度,並且人類的活動也加劇了撒哈拉沙漠的擴大,過度的資源開發、植被破壞,讓更多的土壤暴露在風吹日晒之下,導致了土壤的進一步侵蝕和沙漠化。
人類對撒哈拉沙漠地區的自然資源過度利用,已經超出了自然恢復的能力,比如過度開採使用就會導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土壤的退化等問題,都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有人就提出了能不能將沙漠變成綠洲?
沙漠變綠洲的說法聽上去就是天方夜譚,更何況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將寸草不生的沙漠,變成長滿蒼天大樹的森林綠洲談何容易,要知道沙漠已經存在了幾萬年的時間,遠比人類的文明時間長。
地球上的陸地有三分之一部分都是沙質荒漠化的土地,如果想要通過人類的力量來逆轉的話並不現實,這裡不僅是成本的原因,還有目前土地荒漠化加劇,以撒哈拉沙漠的氣候,很有可能種上樹後,活不過幾天就死了。
儘管依靠人類的力量並不能做到,可這大自然說不定可以,在加州大學的地球系統的副教授瑟琳約翰遜表示:撒哈拉沙漠終將會被一片綠色覆蓋,那些沙漠中乾涸的洞穴會裝滿湖水,有很多的動物都會再次回到撒哈拉沙漠中。
教授認為撒哈拉地區之所以會發生沙漠化,是因為地球圍繞自己的竄轉軸而發生變化的,沙漠中的出現濕熱的時期的規律大約在兩萬三千年一次,可目前也無法斷定下一次撒哈拉沙漠的濕潤期什麼時候能夠到來。
到那時北半球的位置會更加靠近太陽,季風就會隨着熱量的變化而變得更大,從而就能讓大西洋的水分轉移到沙漠之中,隨着水分的增加,撒哈拉就能從原先的荒漠演變成一片綠洲或者是一片超大的草原。
沙漠的變遷是需要漫長的時間演變的,可沙漠是可以治理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量控制沙漠化、減少沙塵暴的危害,沙漠對於整個人類的生態環境並不是一件好事,現在的生態學家們都在極力地呼籲每一個人植樹造林,讓儘可能多的沙漠遠離沙漠化,這也是為了保護植物的生態平衡,構建更美好的人類家園。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