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是如何“看到”太陽的?

2023年11月06日17:48:07 科學 1363
向日葵是如何“看到”太陽的? - 天天要聞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道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0月31日報道,眾所周知,當太陽穿過天空時,向日葵的花盤會轉向來跟隨着太陽。但向日葵是如何“看到”太陽並跟隨它的呢?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一些植物生物學家的新研究表明,向日葵用了一種與之前人們的想法不同的新穎機制。有關這項研究的報告10月31日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

報告資深作者、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植物生物學教授斯泰茜·哈默說:“這對我們來說完全是一個驚喜。”

大多數植物都表現出向光性——向光源生長的能力。植物科學家曾認為,向日葵的向日性(即跟隨太陽光的能力)也會基於相同的基本機制,即由一種名為向光素的分子控制,並對光譜藍色端的光作出反應。

白天,向日葵東側的莖長得多一點,花盤向西轉,晚上西側的莖長得多一點,花盤就向東轉。此前,哈默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科學學院的實驗室就已經展示了向日葵如何利用它們內部的生物鐘來預測日出,並在早上授粉昆蟲出現時協調小花的綻放。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哈默與研究生克里斯托弗·布魯克斯和博士後研究員哈加托普·阿塔米安(現在美國查普曼大學擔任助理教授)觀察了在實驗室內生長的向日葵和在室外陽光下生長的向日葵中哪些基因被激活(轉錄)。

在室內,向日葵直接迎着光生長,激活了與向光素相關的基因。但是在戶外生長的向日葵的花盤會隨着太陽改變方向,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基因表達模式。莖的一側與另一側的向光素並無明顯差異。

研究人員尚未確定與向光性有關的基因。

哈默說:“我們似乎已經排除了向光素導致向日葵花盤方向轉動的可能性,但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

用遮光盒遮擋藍光、紫外光、紅光或遠紅光,對向日性反應沒有影響。這表明針對不同波長的光,可能有多種途徑達到相同的目標。接下來的工作將着眼於植物中的蛋白質調控。

向日葵學得很快。哈默說,當實驗室里種植的向日葵移到室外後,它們在第一天就開始追隨太陽。這種行為伴隨着植物陰影面的基因表達爆發,但在隨後的幾天里沒有再次出現。她說,這說明(基因)發生了某種“重新布線”的情況。

哈默說,除了揭示以前未知的植物光感應和生長途徑之外,這一發現還具有廣泛的相關重要性。她說:“你在生長室等受控環境中定義的東西可能在現實世界中未必行得通。”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 天天要聞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隨手曬自拍照嗎?說到自拍,在如今的時代,這已經是極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為一種記錄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為我們自拍的理由,旅遊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門散步,我們也可以自拍一張。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 天天要聞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廣西柳州鳳岩遺址,又挖出一具3萬年前古人骨骼。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芯片有多強 - 天天要聞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芯片有多強

長期以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深受西方技術的影響,學習和借鑒一直是發展的主旋律。然而,中國的科研團隊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從未停止自主研發的腳步,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期,西方媒體紛紛報道,中國在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領域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 天天要聞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6月30日,螞蟻集團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發關注。從報告內容看,螞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實施三年後,進行了整體刷新,AI是一大關鍵詞,聚焦場景包括醫療服務、理財服務等。技術始終是螞蟻戰略的底色,《報告》顯示,螞蟻2024年科研投入高達234.5億元,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營收10%,巨額...
當自然邂逅科技:植物醫生在央視“大國品牌”綻放東方美力 - 天天要聞

當自然邂逅科技:植物醫生在央視“大國品牌”綻放東方美力

在美妝行業沉迷“概念營銷”的當下,植物醫生以一項硬核專利撕開競爭裂口,自2014年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攜手共建“中科昆植植物醫生研發中心”,十年砥礪前行,結下累累碩果,其核心成分石斛寡糖的發現,為肌膚抗衰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