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又有重要發現!

2023年06月21日20:03:04 科學 1833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6月20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關於脈衝星的最新研究成果。基於“中國天眼”(FAST)的觀測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軌道周期僅為53分鐘的脈衝星雙星系統雙星系統是目前發現的軌道周期最短的脈衝星雙星系統,這一發現填補了蜘蛛類脈衝星系統演化模型中缺失的一環。

“中國天眼”又有重要發現! - 天天要聞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供圖

在自然界中,黑寡婦蜘蛛和紅背蜘蛛為大家所熟悉,它們以“謀殺親夫”而聞名,雌雄交配後,雌性蜘蛛會很快吃掉雄性同伴。無獨有偶,在浩瀚宇宙中,天文學家發現有些脈衝星也有類似的行為,因此他們便腦洞大開地將其命名為蜘蛛類脈衝星。

所謂蜘蛛類脈衝星,其實是指一種毫秒脈衝星,是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中子星的一種。最初,蜘蛛類脈衝星以雙星的形式存在,在雙星互相繞轉的過程中,伴星及其周邊物質可能遮擋主星的輻射,導致射電望遠鏡探測不到主星的脈衝信號,產生像日食一樣的掩食現象。“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星空會發生‘謀殺案’,主星會用自己的輻射和星風'吸食'伴星物質。”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姜鵬說。

深入研究後,天文學家發現,蜘蛛類脈衝星可以分為兩類:紅背蜘蛛脈衝星和黑寡婦蜘蛛脈衝星。其中,紅背蜘蛛脈衝星的軌道周期短於1天,其伴星質量介於0.1—0.4倍太陽質量之間;黑寡婦蜘蛛脈衝星則更為極端,其軌道周期短至數小時,伴星質量不超過0.03倍的太陽質量。

“一般認為,黑寡婦蜘蛛脈衝星可能是從紅背蜘蛛脈衝星演化而來的。理論預言,還存在一種處於演化中間狀態的脈衝雙星,這一中間狀態的脈衝星的軌道周期應該是1小時或者更短,其伴星質量大約是0.1倍的太陽質量。但是,這樣的天體一直都沒有被觀測到,蜘蛛類脈衝星從紅背向黑寡婦演化的理論尚未得到證實。”姜鵬說。

“探測不到的原因是在此階段的脈衝星軌道周期非常短、兩個星的距離非常近,對觀測提出了極大的挑戰。”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研究員潘之辰進一步解釋道。

藉助FAST的超高靈敏度和極強探測能力,研究團隊探測到一個名為PSR J1953+1844(M71E)的雙星系統,長期觀測後,確定這一系統兩顆星繞轉一周的時間僅為53分鐘,伴星的質量約為0.07倍的太陽質量。該雙星系統是目前已發現的繞轉速度最快蜘蛛類脈衝星系統,且處於紅背到黑寡婦系統演化過程的中間狀態,填補了蜘蛛類脈衝星演化理論的缺失環節。同時,該雙星系統軌道面近乎朝向地球、極為罕見,期待進一步研究有更多發現。

《自然》審稿人評價道,這項研究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脈衝星雙星系統;這個發現使得脈衝星雙星系統的軌道周期最短紀錄縮短約30%,預示着蜘蛛類脈衝星演化中存在新的未知過程。


編輯:王璠

審核:朱麗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着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