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林院士團隊: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仍為後遺症困擾

2023年02月18日21:21:16 科學 9497

據北京大學新聞網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團隊日前在《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學)》上發表了題為“the phenotype and prediction of long-term physical, mental and cognitive covid-19 sequelae 20 months after recovery, a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 in china(中國一項基於社區的隊列研究:恢復20個月後新冠肺炎後遺症的長期生理、心理和認知表現型及預測)”的文章,發現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為後遺症所困擾,需要根據不同的後遺症類型開展針對性的康復干預措施,從而使康復者儘快恢復正常功能

陸林院士團隊: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仍為後遺症困擾 - 天天要聞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數億的新冠感染者在急性期癥狀消失的數月後仍面臨長期後遺症的困擾。根據2021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後的臨床病例定義,新冠後遺症是指新冠感染後3個月出現癥狀,最短持續2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

癥狀主要包括疲勞、呼吸困難、認知問題(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被稱為腦霧),還包括嗅覺和味覺喪失、肌肉疼痛、胸痛、心悸、食欲不振、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累及全身多個系統。

然而,面對複雜的長新冠/後遺症癥狀,全球尚缺乏對新冠康復者長期後遺症表型特徵的系統認識及相應的臨床指導建議,為了總結新冠康復者的長期後遺症的臨床特徵,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康復干預,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院士團隊聯合武漢市武昌醫院在武漢市建立了基於社區的新冠康復者隨訪隊列。

陸林院士團隊: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仍為後遺症困擾 - 天天要聞

該研究在2021年10月至11月間對武漢市洪山區曾在2020年12月前感染新冠的社區居民進行調查,最終納入1000名15歲以上的新冠康復者。採用潛變量分析的方法,對收集到的一般、心肺、精神、神經認知和消化五大系統的27種癥狀進行分類,確定了4種後遺症分型(圖1、圖2),分別為完全康復或輕度組(44.9%)、中度伴隨軀體癥狀組(29.2%)、中度伴隨認知和精神心理癥狀組(9.6%)和重度組(16.3%)。

陸林院士團隊: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仍為後遺症困擾 - 天天要聞

陸林院士團隊: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仍為後遺症困擾 - 天天要聞

此外,研究團隊探索了影響後遺症分型的因素,發現合併基礎疾病、具有精神疾病病史、診斷為重型或危重型新冠和急性期住院時間長者,更容易出現重度後遺症;年齡小於60歲、合併基礎疾病和診斷為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者,更容易出現以軀體癥狀為主的中度後遺症,而急性期長期住院的女性則更容易報告以認知和精神癥狀為主的中度後遺症

該研究針對不同嚴重程度後遺症的新冠康復者提出不同的康復干預措施。對於近一半的無後遺症或輕度後遺症組,不需要進行干預,只需要進行長期隨訪;對於近三成的以軀體癥狀為主的中度後遺症組,可進行物理治療及康復訓練等干預,幫助康復者改善軀體功能;而對於約1/10的以認知和精神癥狀為主的中度後遺症組,可以進行記憶、注意力和執行功能等的認知功能訓練,改善認知問題,同時進行心理治療或行為干預,改善抑鬱、焦慮、失眠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對於約1/6的重度後遺症組,應採取多學科協作的綜合干預模式。

該研究針對2020年感染致病性較強的原始毒株的新冠康復者的後遺症進行分析,發現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為後遺症所困擾,需要根據不同的後遺症類型開展針對性的康復干預措施,從而使康復者儘快恢復正常功能。該研究對目前致病性較低的奧密克戎株感染者後遺症的康復有一定的參考及指導意義。

據悉,該研究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腦科學和類腦科學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研究生趙逸苗、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研究員師樂和武漢市武昌醫院心理治療科主任姜振東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陸林、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研究所副研究員鮑彥平和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李相友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毛圓圓)

陸林院士團隊:新冠感染20個月後,部分康復者仍為後遺症困擾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器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器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字節、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字節、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字節跳動、快手和騰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 天天要聞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 天天要聞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原標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進發(弘揚科學家精神)一次卸貨任務中,承擔人員轉運任務的“雪鷹301”直升機正在降落“雪龍2”號艉甲板。科考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搖鑽。科考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