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改編自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同名中短篇小說,故事的大背景為太陽急速老化而不斷膨脹,並在百年內吞噬地球,地球人類組建了聯合政府推行移山計劃,將地球脫離太陽系,尋找新棲息地,並將此長達2500年的移山計劃名為“流浪地球”。
它的命題為“人類文明的何去何從”,故事裡面出現了兩種聲浪,有支持將人類的意識或記憶以數據方式保留在電子元件,實行沒有肉體的數字生命,舒適且不用再承受災難之苦。
但也有表示數字生命就不再是人類文明,才誓死實行移山計劃,帶着僅存人類到新家園延續人類文明。
電影的主軸就在這兩個矛盾的議題上圍繞,就像移山計劃適合那群保留人類文明的人,但同時又可以承載數據人生的選擇權。
第一部分敘說了流浪地球的五個階段性中,已經是在加速計劃階段,並面臨著木星危機,地球正被木星相吸與之相撞,人類唯有關閉發動器,集中火力再噴射至木星,企圖依靠衝擊力來推開兩恆星相撞,離開軌道。
而這一集則補齊了實行移山計劃前的事情,比如最可實行的其實是方舟計劃。
聯合政府組建的太空電梯就是一個方舟空間站,以將人類分批逃離到太陽系外,但是只能運送三千精英名額。
2044年發生了太空電梯危機,反對此項計劃的一批人利用無人機對太空電梯進行襲擊,方舟計劃付諸流水後才有了破釜沉舟的移山計劃。
同時間,另一項逐月計劃的實行本來是為了因在逃亡時帶不走月球,才在月球裝上推動器,將月球推離地球軌道,以避免和地球產生相撞,但是又因為數字生命的“阻擾”,讓月球推動器過載產生了引力相吸,才發生了月球墜落危機事件,逐月計劃失敗。
那台超強量子計算機550w,就是第一部的人工智能moss前身。
《流浪地球2》的內容比第一部要多,且在多重危機倒數降臨前,還要將副線的數字生命說個清楚,但在這麼一個嚴肅話題中,能按部就班不急不慌的將每個危機,跟處理手法描繪得乾淨利落,對比第一部許多突兀的呈現有明顯的改進。
並且補齊了劉培強的家庭感情戲,才有了第一部和兒子隔閡的原因。另外,圖恆宇賦予女兒在數字生命中有完整的一生,也是劉慈欣所有作品中的核心點。
特效畫面目不暇接,尤其體現在一個面目全非的地球和月球上,所有科學幻想的場面均有種似曾相識,又尚未涉及的感覺,或許是眼見所及幾乎都是宇宙中的危機事件,因此讓人處於一種虛幻的奇妙之中。
就以第一次太空電梯危機而言,密集的無人機和人類戰機在空中亂彈掃射時,所揚起的彈流弧度就做得漂亮,太空方舟站墜毀時的震撼也不輸爆炸貝。
全片最感人非在月球以手動式引爆核彈的一幕,聯合國所有五十歲以上的宇航員自願犧牲自己,心甘情願把活着的機會留給年輕一輩,這種大愛傳承的精神,確實賺人熱淚。
除此之外,在月球引爆上,老宇航員代替張鵬戳了劉培強腦門三下,彷如是一種“師父在”的踏實感,而劉培強上了俄羅斯的回航艙時,看着玻璃外的張鵬,敲了三下玻璃彷彿回應“成功了”,這樣的師徒情不多渲染卻有着無形感染力,是電影三支感情線中最成功的。
可惜,圖恆宇和女兒的父女線還是太流於表面,劉培強和韓朵朵的愛情線也略為尷尬。
不論如何,作為前傳的《流浪地球2》比第一部來得出色,完成度更高,補齊了許多在第一部所略過的事情。
倘若還有第三部,希望看到地下城世界的全貌,兩個派別“地球派”和“飛船派”內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