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最新研究 維生素D防疫最強證據 提升天然免疫力

2022年12月28日22:02:20 科學 1901

疫情以來,有很多的專家建議要補充維生素d,對於抗新冠是有幫助的,尤其是在以色列2月份發表新的一項研究發現,被稱為目前關於維生素 d 抗新冠最強的證據。


以色列最新研究 維生素D防疫最強證據 提升天然免疫力 - 天天要聞

對比圖

以色列研究傳遞的一個主要數據 ,新冠感染前體內維生素 d 的水平跟感染新冠之後嚴重程度的對比。

維生素 d 傳統意義上的功能,主要是促進腸道鈣的吸收,維持骨骼的正常發育,保證鈣質在骨質的正常沉着和鈣化,預防小孩佝僂病的發生,還有預防老人的骨質疏鬆,骨軟化等等,這是大家最熟悉的功能,所以也有很多人都比較注重補充維生素 d 。

但是維生素 d 還有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一些功能,如增強人的免疫力。

以色列最新研究發現,可以得到相關輔助的證據。

以色列他們有一個普遍的人群調查。科學家們發現大概有 80% 以色列人,他們普遍的有缺乏維生素 d 的狀況,所以他們經常服用一些維生素 d 的補充劑。

在醫療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他們收集了感染新冠病毒的一群人,感染病毒之前一共兩年維生素 d 血清水平的數據,通過回顧性的分析,可以得到感染前維生素 d 的水平跟他們得新冠病情的嚴重程度之間的一個關聯性。

感染新冠之後,有輕症有重症,得重症的人群,他的維生素 d 的缺乏狀態是明顯高於得輕症或者中度癥狀者的。新冠重症患者在感染前,它的維生素 d 的水平是不足的,是缺乏的。而輕度或者中度感染新冠的人,他在感染前,他的維生素 d 的缺乏的水平只佔到34%。這是非常大的一個差異。


以色列最新研究 維生素D防疫最強證據 提升天然免疫力 - 天天要聞

對比圖

我們可以看這個圖,它是按照維生素 d 的水平,給它分了四種,一個是不足或小於 20 納克每毫升, 20 到 30 是一般輕度的缺乏,大於 30 是一個正常的水平,超過 40 正常比較理想,可以看到圖的橫坐標,把病人分成了四群,輕、中重或者是微重。

重坐標是維生素 d 感染新冠之前的水平,我們可以看到跟剛才類別的一個對應的關係。可以看到得輕度新冠的人,他感染前維生素 d 的水平是明顯的高於感染中度癥狀或者重度的這一群患者的。隨着病情加重,他感染前的維生素 d 的水平就越低。所以相關性的分析給大家提示出感染前維生素 d 的水平跟病情的輕重之間有着顯著性的相關性。

在不同的年齡組人群中都有一致的趨勢,不管是 50- 65 歲的還是 50 歲以下的,都呈現一致的趨勢。

這張圖進一步的指示出來。如果感染新冠之前,體內的維生素 d 水平是正常的,比方大於 30 或者更高,新冠的死亡率也就是一個平均的水平。

這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一個研究,因為他做了一個非常細緻的相關性的分析,把各種因素都拿來做一了個比較。

那麼補充維生素 d 要多少才有效?

我們補充維生素 d 之前,我們大家先要看一看我們的體內維生素 d 缺不缺。維生素 d 不是誰都要補的,不缺我們是不用補的,不要去盲目的去補。

所以我們也要看看哪些人容易缺失。一個是成長中的孩子,骨骼發育非常快,所以這些它容易缺失,一般是需要補。另外年長者,婦女,尤其是在絕經期需要補一些。

經常在室內工作,很少曬太陽的人,因為維生素 d 是靠我們的皮膚吸收紫外線,合成我們體內天然的維生素d。很少曬太陽的人,他就容易缺失。另外皮膚黑的人也容易缺失,因為黑皮膚阻擋住了紫外線中的 UVB 成分,所以導致維生素 d 合成不足。

其實最自然的補充方法也是最好的一個補充方法。就是充分的曬太陽。我們曬太陽不是說在屋裡頭隔着玻璃曬就行了,因為窗戶它能夠阻擋紫外線。所以我們要到戶外去曬太陽,每次有半個小時左右,就足夠我們全身維生度 d 的供應了。而且自然曬太陽補充維生素 d 還有一個好處,它不會超量。因為研究發現,曬太陽曬到 20 多個小時以後,體內維生素 d 水平升高到一定的值,它就不會再升了。它有自然的一個調節作用。

大自然給予我們陽光和正常的生活方式,有足夠的戶外的時間,享受陽光照的過程,我們天然的維生素 d 就夠用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健康科普,去偽存真才靠譜(新視野) - 天天要聞

健康科普,去偽存真才靠譜(新視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由上海市護理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消化內鏡護理專委會主辦、嘉定區中心醫院承辦的健康諮詢活動在嘉定區紫雲廊公園舉行,普及胃病防治知識。圖為醫生為市民科普健康知識。馬偉勤攝(人民視覺)日前,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胡強強表示,有的“網紅醫生”把醫療科普當做牟利工具,濫用專業權威為自己背...
戴瓊海院士:三大“奇點”或決定人工智能未來突破 - 天天要聞

戴瓊海院士:三大“奇點”或決定人工智能未來突破

7月6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在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演講中指出,人工智能確定的趨勢是走向通用智能,不確定的三大奇點將帶來未來人工智能的變革。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近年來,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發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噴發。近日,專家警告,隨着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變得更加活躍,甚至發生噴發。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為未來更具爆炸性和更頻繁的火山噴發埋下伏筆。“冰川通常會抑制下方火山的噴發量,” 研究...
【公共數據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 天天要聞

【公共數據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利用公共數據庫發現牙線使用與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複雜關係,看懂“挖數據”發文的黃金機會!關心健康的你,可能聽說過PFAS,一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的有害物質,因其在環境和人體中極難降解而備受關注。它們存在於不粘鍋、防水服、食品包裝等眾多產品中。那麼,我們每天使用的牙線,是否也可能成為PFAS的暴...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 天天要聞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來源:黃山交通旅遊廣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們進入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此時,暑氣正濃、高溫頻發,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燒烤”,咱們黃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繼昨天“燒烤”之後, 受“丹娜絲”影響,周四之前我市將有一次風雨過程,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 天天要聞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在電影《流浪地球》里,韓子昂作為重型卡車的高級駕駛員,執行着運送發動機推動燃料火石的任務。然而,《流浪地球》還是落後現實了。在內蒙古伊敏露天煤礦,重型卡車根本不需要韓子昂。幾百輛由中國華能、徐工集團、國家電網、華為聯合出品的全國首型取消駕駛室的純電無人礦卡——“華能睿馳”礦卡正在伊敏煤礦同時“打工”...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訃告 | 沉痛悼念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大業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