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以開放科學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影響力

2022年11月02日15:02:23 科學 1872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以開放科學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影響力 - 天天要聞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以開放科學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影響力 - 天天要聞
楊衛 受訪者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以開放科學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影響力 - 天天要聞
視覺中國供圖

【院士訪談】

◎實習記者 孫 瑜

開放科學是集開放科學知識、開放科學基礎設施、科學傳播、社會行為者的開放式參與等各種思維過程和實踐於一體的包容性架構。開放性是科學的本質屬性之一,全球開放科學治理需要中國的加入。

“開放科學是集開放科學知識、開放科學基礎設施、科學傳播、社會行為者的開放式參與等各種思維過程和實踐於一體的包容性架構。”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楊衛在近期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強調,開放性是科學的本質屬性之一,全球開放科學治理需要中國的加入。

開放獲取是開放科學的一部分,採用此種模式的科技期刊一般不向讀者收取費用,人們可以更便利地獲取期刊上的論文。

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推進開放共享,與世界分享研究成果。例如,由我國自主創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的姐妹刊《細胞發現》、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主辦並出版的《光電科學(英文)》等刊物目前都採用了開放獲取的辦刊模式。

當前,開放科學發展趨勢已經形成,而我國正在積極推進國際科技開放合作,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針對開放科學如何影響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如何解決數據安全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以及我國科技期刊怎樣更積極地參與全球開放科學等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於近日專訪了楊衛院士。

我國科技期刊正處在轉型期

記者:20世紀末,科學界發起了一系列體現“參與、包容、分享、合作、公開、透明”理念的開放科學運動。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加速了開放科學發展的進程。您認為我國科技期刊在全球開放科學治理中的表現如何?

楊衛:開放科學運動最先由歐洲的研究者推動,由開放獲取(Open Access,簡稱OA)、開放數據(Open Data,簡稱OD)和全球性開放科學治理(Open Policy,簡稱OP)三個發展浪潮複合而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開放科學是一個總括性概念,旨在實現科學知識、方法、數據和證據的免費提供和人人可及,增進科學協作和信息共享以造福社會。

我國雖然不是開放科學運動的發起者,但很積極地參與到開放科學的浪潮之中。目前,中國已經是發表OA科技論文最多的國家。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醫學科技期刊通過國內外各種重要數據庫,以開放獲取的方式向全球公開共享了所有與新冠肺炎相關的研究論文。

開放科學在2021年得到了關鍵性的推動。

2021年11月2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193個成員國通過了《開放科學建議書》,中國是其中一員。同年,在上海召開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向全球發布了《開放科學:構建開放創新生態》倡議,倡導開放科學並鼓勵支持開放科學的行動;在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科學理事會、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支持的第三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260家國內外科技共同體發布了“開放、信任、合作”倡議。

記者:在您看來,全球開放科學浪潮對我國科技期刊發展有何意義?

楊衛:開放科學浪潮推動了學術出版生態的變革。現在,出版界認為全球正在進行三個變革:第一個變革是從紙質到電子版的變革,這個進程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大概完成了90%;第二個變革是從訂閱制到開放獲取的變革,這個變革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大概完成了35%;第三個變革是從內容到服務的變革,即從提供內容到提供數據等相關服務,這個變革已經開始了。

2021年,全球以開放獲取形式出版的科學文獻只佔當年出版文獻的35%,全球開放科學進程仍然處於快速演進階段。目前,我國已經具備開放科學的基礎,中國科技期刊正在朝開放科學方向轉型,能夠為全球開放科學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發展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

記者:數據安全性與開放性存在一定的矛盾,應該怎樣看待這一矛盾?

楊衛:強調開放科學的重要性,並不是說開放科學就沒有知識產權了。如果作者選擇在期刊上發表自己的成果,那麼就可以認為該成果是不會影響國家安全且能與公眾分享的。如果論文及相關數據與國家發展利益密切相關,那麼就應以內部材料、專利等其他形態發布。

在科技期刊上公開分享數據有兩種功用:一是審稿人通過這些數據可以考察研究工作的專業性,從而決定是否刊登相關論文;二是這些數據能為後繼研究者提供參考,數據是保證論文研究可靠性的重要支撐,如果不提供數據,別人就難以進行重複驗證,而可重複驗證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性。

有時,由於版面有限,期刊並不會刊登所有研究數據,但是如果作者選擇在期刊上發表論文,一般會將相關數據提供給期刊,並做好分享數據的準備。當然,作者有權決定是否公開研究數據。需要明確的是,一旦刊登在公開期刊上,作者就擁有了知識產權中的署名權,作品也就不再具有保密性。

記者:近年來,OA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的發展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一方面其推動了知識分享,另一方面也引發了人們對“水刊”的擔憂。您認為科技期刊該如何看待OA發展路線?

楊衛:在我國,對於“水刊”的擔憂已經有所減少,相關情況也發生了很大改變。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將罔顧學術質量、管理混亂、商業利益至上、造成惡劣影響的學術期刊,列入黑名單。近年來,“水刊”都上了黑名單,新創辦的期刊不少質量都比較高。例如,中國科協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其中“高起點新刊項目”支持了不少新創辦的科技期刊。這類新刊基本上質量都不錯,且其中一半以上從一開始就採取了開放獲取形式。

當然,OA期刊上的論文質量整體還在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從全世界範圍來看,OA期刊的論文質量仍略低於採取訂閱制的期刊,但不少世界頂尖期刊正在從混合型轉為轉換型,加入開放科學的“陣營”。

需進一步提升開放科學成熟度

記者:目前,我國科技期刊在開放獲取方面遇到了哪些問題?

楊衛:我承接的中國科學院學部重點諮詢項目《開放科學的趨勢與影響研究》第四個課題《我國開放科學路線圖與政策體系研究》,建構了一個開放科學的成熟度指標體系,對我國科技期刊的開放獲取情況進行了相關描述。

目前,我國科技期刊學術產出多,但期刊平台、數據平台尚不具有國際競爭能力,也未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科學政策。

記者:您對我國科技期刊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開放科學有何建議?

楊衛:開放科學的成熟度指標體系由開放獲取、開放數據和開放政策三個方面的成熟度構成。

對我國來說,要想有效地增加開放獲取成熟度指數,必須增加開放獲取論文的份額與體量,增加國際合作。如果想提升開放數據的成熟度,那麼就需要研製高水準的中外文無障礙轉換的機器翻譯系統,進一步推進學風建設。在提高開放政策的成熟度方面,建議我國通過制定有關法律法規,為數據安全(包括自由數據和已購置數據)提供初步的制度保證;同時,建議形成可承載高質量數據的平台、形成可融入開放科學全球治理的政策體系,以提升目前中國期刊的質量,使其更具國際競爭力。

總體而言,為了進一步提高開放科學的成熟度,我們應該提高開放獲取和國際合作學術成果產出的份額與體量,提升可分享數據的學術質量、信息質量與可靠性質量。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靜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以開放科學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影響力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 天天要聞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7.7本周值得讀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發表,我們為您精選呈現。1.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2. 並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與慢性炎症相關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擬態是否成功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心理學 |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 天天要聞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