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宇宙一直是人類心中難解的謎團,古代,人們遙望星空,思考,天空里有什麼?近代,人們遙望月亮,思考,月亮上有生命嗎?現代,人們遙望宇宙,宇宙的本質是什麼?
好奇心推動着人類文明的進步,今天一位科學家大膽提出:宇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宇宙是神經網絡嗎,宇宙有生命的嗎?
宇宙的起源
從古代的神話故事,到近代科學,人們有許多關於宇宙起源的說法。
中國認為宇宙是玉皇大帝等一眾仙人所創造,神話傳說中還仿造現實中的封建制度,給天上的國度也安排了一套政治體系,現在想來多少有些滑稽,不過這也是時代的局限性。
西方國家也有自己的神話起源說,他們認為是上帝創造了宇宙,上帝七天創始,前七天工作,第七天休息,還因而衍生了星期制度。
古代的科學也在不斷進步,人們雖然沒有先進儀器,但還是觀測天體的運動,世界各地多種文明都有自己的曆法。歷史中也常見到關於隕石、彗星等的記錄,可見人們對宇宙研究早就開始了。
隨着近代來臨,人們更新了儀器,開始藉助望遠鏡觀察宇宙,我們開始認識夜夜高懸頭頂的月亮,向外探索宇宙,進而發現宇宙的中心竟然不是地球,迎來了日心說。
現代來臨,人們對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有了更充分的認識,開始發射火箭,探索月球、火星等,我們彷彿離揭開宇宙起源的奧秘,越來越近。
到了21世紀,宇宙起源最有代表性也可以說是最被接受的觀點是:宇宙大爆炸起源說。
早在20世界20年代,一些天文物理學家就發現,許多一些銀河系外的系統正在遠離地球,遠離銀河系。經過進一步觀測,科學家發現這些星系正在發生紅移現象。為什麼這些星系會逐漸遠離地球呢?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指出,系外星系的紅移與銀河系的銀心與地球的距離是成正比的。銀河系的銀心也在隨着系外星系遠離地球,為什麼會這樣?
科學家經過研究推測,整個宇宙都在膨脹,所以銀河系銀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也在變大,而且是正相關。
20世紀40年代,美國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經過20年的研究,正式提出宇宙大爆炸起源說。最初,宇宙是一個點,壓力達到極限後,發生宇宙爆炸,向外膨脹,形成了許多天體,至今仍在膨脹之中。
只不過,在最初,宇宙由於內部壓力巨大,溫度很高,爆炸後,隨着時間流逝,壓力釋放,逐漸降溫。
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嗎
科學家在觀測銀河系時,發現銀河系的各個星系很像一根一根的頭髮絲,相互交織;進一步觀察多個星系,發現都有這個特點,甚至有點像一張網。
經過不斷地觀測、研究,人類可以觀測到的宇宙範圍越來越大,終於美國物理學教授維塔利·范丘林發表《作為神經網絡的這個世界》,首次提出:宇宙中的物質不是單獨、割裂存在的,行星與行星之間,恆星與恆星之間,行星與恆星之間,等等都有一定的聯繫,而且這種聯繫是有規律的。
范丘林進一步提出,宇宙是活的,它是一個生命體的一部分,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各個星系之間緊密相連,能夠高效布局整個宇宙,所以宇宙中的各個天體運行的如此有規律,各個部分發揮着各自的作用,渾然一體。
如果宇宙是一個神經網絡,將會顛覆以往的宇宙無生命論,還將提供一種全新的角度理解宇宙。
宇宙是神經網絡,根據我們的經驗,神經網絡,不是是單獨存在的,是不是說,我們所謂遼闊的宇宙,只是一個龐然大物的一個小小的神經網絡,那麼宇宙之外還有一個龐大的身體?
難道我們只是一個生命體里的一小部分,宇宙就像我們身體里的一個細胞網一樣?如果這種說法得到證實,必將顛覆人類的認知,甚至會徹底擊碎人類的自信與傲慢。
宇宙本質的眾多推測
關於宇宙是什麼,人類從未停止探索,進入現代以來,更是誕生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想法。隨着90年代,第一台微型計算機問世,計算機成為現代科技的一個核心特徵和代表。有科學家就認為,宇宙其實也是一個計算機程序。
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還是因為宇宙的運行太有規律了,各個天體都有相似的軌道,引力、時間、空間、黑洞等等,一切都是這麼完美,連牛頓都找不到第一外力從何而來,是什麼讓宇宙動起來的,難免會讓人猜測,宇宙都是設計好的。
計算機程序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序性,它的一切操作、步驟,都是按部就班的,只不過複雜程序把過程隱藏了起來。
如果宇宙真的是一個計算機程序,許多未解之謎就迎刃而解:宇宙中天體的軌道都是提前設計好的,參數都是固定的,所以才那麼竟然有序;黑洞就是宇宙垃圾桶,可以把程序中的廢棄文件丟入其中,保證程序正常運轉。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天體的運行軌道都是設定好的,怎麼會有小星行撞擊地球呢?這些意外成為科學界質疑宇宙計算機程序說的重要依據。
結語
一開始看似奇怪的理論,也許在未來會得到證實,無論宇宙是否是神經網絡,這都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角度,也許有一天會成為揭開宇宙之謎的密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