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需要我”,他是榮獲世界地質學最高榮譽的第一個中國人

2022年10月13日19:35:07 科學 1098

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里氣氛熱烈。被譽為國際地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國際地質大會首次在我國舉辦,來自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位地質科學家齊聚一堂。

此次大會還評選出了國際地學最高獎“斯潘迪亞羅夫獎”,而獲獎者正是我國沉積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寶珺。他也是百年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祖國需要我”,他是榮獲世界地質學最高榮譽的第一個中國人 - 天天要聞

其實,這既不是劉寶珺第一次蜚聲海內外,也不是他開創“首次”獲獎的先例。

作為國際地科聯“全球沉積委員會”領導成員和全球沉積地質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他曾多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組織並參與了國際全球沉積地質研究工作,也積極將國外最新的前沿資訊、研究方法和成果介紹到國內。

從事地學科研教學60多年來,劉寶珺在沉積動力學、岩相古地理學、層控礦床學、成岩成礦、全球變化、盆地分析等方面成果豐碩,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各類專著20部,並於1989年榮獲首屆中國地質學界的最高榮譽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他提出的“沉積期後分異作用與成礦作用”理論領先國際學術界;結合沉積學研究發現了罕見的“碳酸鹽風暴岩”;開創了我國採用全球地質事件觀點研究成礦作用的先河;主導繪製我國迄今最為系統詳盡的岩相古地理圖集;提出“統一地質場”理論,首次將全球變化的觀念引入我國地學研究領域;主編《沉積岩石學》等我國首批專業沉積岩石學專著,對我國地質、石油、煤田、冶金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祖國需要我”,他是榮獲世界地質學最高榮譽的第一個中國人 - 天天要聞

劉寶珺野外科學考察舊照

支持劉寶珺數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山野間,在艱苦的地質行業不斷取得累累碩果的,除了基於對地球科學執着的熱愛,更深層次的則是他對祖國深切的愛!

出生於教育家庭的他,從小耳濡目染,熱愛傳統文化,崇拜科學家和國學大師,自小便立下科學報國的志向。“我們必須關心中國的前途,大家都在思考要投身到哪一領域救國,要麼搞實業,要麼學技術。”

將自己交給國家,聽從祖國安排。“我很自豪地說,我的很多選擇都是遵從初心。”

他第一次投身於祖國所需是從南開中學畢業時,本已被保送燕京大學化學系就讀的劉寶珺,收到了一封清華地質系學長的來信。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要養活5億人口……國家很需要地質人才!”

面對國家的需要和時代的召喚,劉寶珺欣然從之。

“祖國需要我”,他是榮獲世界地質學最高榮譽的第一個中國人 - 天天要聞

1953年劉寶珺(前排中)與大學同學合影

1953年,畢業後的劉寶珺被分配到大西北找礦,全年在野外風餐露宿,生活和工作條件異常艱苦,大家喝的水都是苦的。他後來回憶說:“根本不會考慮條件有多惡劣,就是覺得祖國需要我。”

60年代初期,沉積學理論研究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劉寶珺主動將這一學科引進國內,翻譯多部專業著作,成為將國際沉積學前沿理論引入我國學術界的先驅者。

1971年,劉寶珺帶隊前往雲南滇中砂岩銅礦展開地質探礦工作。經過多日勘察,他對先前根據經驗總結形成的成礦古環境及礦床的成因結論,勇敢地提出了質疑。為了證明自己的看法,他白天外出實地考察,晚上查閱國內外資料。在收集多處礦石,研究礦石成分,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提出關於成礦古環境及礦床成因結論的新創見。這一新理論迅速推廣到全國,為探測鉛、鋅、鈾等礦種的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他主編的《沉積岩石學》成為中國地質沉積學的開拓性專著,對我國地質、石油、煤炭、冶金等多個行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至今仍是沉積學人才培養的經典教材之一。他牽頭完成的我國南方迄今最為系統詳盡的岩相古地理圖集,被國外學者譽為岩相古地理研究領域的集大成者。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他引導國內沉積地質工作者把全球變化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成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有關全球沉積地質研究工作的執牛耳者。

劉寶珺一輩子都在為我國地學事業謀發展,在國際上着力提升中國沉積地質科學話語權。劉寶珺也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他熱心於資源環境保護、地質科普等事業,用另一種方式貢獻着自己的光和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鈰發黃光:化學家賦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 天天要聞

鈰發黃光:化學家賦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通過改變化學環境調控稀土元素髮光顏色與亮度的方法,為設計先進發光材料開闢了新途徑。高等經濟大學與俄羅斯科學院石油化工合成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可同時調控稀土元素髮光顏色和亮度的方法。通常情況下,這些元素的發光特性具有高度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 天天要聞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一、植物學特徵與生物學特性黃鵪菜隸屬於菊科黃鵪菜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間,莖直立,基部常帶淡紫紅色,表面具縱棱,被稀疏細軟毛或近無毛。
西北工業大學楊永鋒教授課題組:無試重瞬態高速動平衡方法 - 天天要聞

西北工業大學楊永鋒教授課題組:無試重瞬態高速動平衡方法

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轉子作為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其動力學性能直接關係到發動機研製的成敗。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類轉子的性能不斷提高,結構日趨複雜,轉子系統不斷向高轉速、細長軸的方向發展,其工作轉速往往高於彎曲臨界轉速。在高轉速下運...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 天天要聞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參加上海科技節。結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國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館長喬·昆頓-圖洛克興奮地告訴記者:“走紅毯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上海充滿創新活力,每個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眾參與熱情也很高,是一座讓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變生活的城市。”英國國家科學和媒體博物...
地球體溫計發出警報:本世紀末或將失去80%冰川 - 天天要聞

地球體溫計發出警報:本世紀末或將失去80%冰川

在尼泊爾語中,珠穆朗瑪峰被稱為“薩加瑪塔峰”。近日,首屆 “薩加瑪塔對話”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落下帷幕。這場國際會議以 “氣候變化、山地與人類的未來” 為主題,吸引了全球氣候專家、政策制定者和環保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山地生態系統在氣候危機中的脆弱性及應對之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視頻致辭中稱,尼泊爾在...
雷軍回應美的研究小米 - 天天要聞

雷軍回應美的研究小米

5月19日,@雷軍 發文回應美的方洪波談小米,“美的是非常優秀的企業,我們兩家相互學習,做更好的家電產品,共同推動產業發展。”此前,美的方洪波在接受採訪時稱:“小米總裁盧偉冰去年來過一趟美的,給我們演示了一個 PPT,他們有宏大的願景,大致是三年時間手機銷量要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十年內要成為世界前五;大家電是...
多地直衝40℃以上 這場大範圍高溫還要熱多久?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多地直衝40℃以上 這場大範圍高溫還要熱多久?專家解讀

眼下,我國北方正在經歷今年首場大範圍高溫過程,多地開啟“燒烤模式”,局地氣溫直衝40℃以上,河南、河北多地突破當地5月同期最高氣溫紀錄,北方冬小麥區可能出現2至4天的乾熱風天氣。為何高溫這麼強?還要熱多久? 河南河北多地熱到破紀錄 為何高溫這麼強? 昨天(5月18日)開始,北方今年首場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來襲,...
動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殺,難說誰是贏家|傳奇 - 天天要聞

動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殺,難說誰是贏家|傳奇

長白山余脈與松嫩平原交匯地。一側是起伏連綿的山嶺和茂密的森林,一側是浩瀚的草原。這裡居住着一群黑尾野牛和一個灰背狼群。牛王“鋼錐”是母牛,它有一對銳利的犄角,故得此名。狼王是“灰背”。它經常帶領狼群出其不意地獵殺野牛。狼牛之戰,構成了這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