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進化的基礎
結論很清楚。遺傳上意外的變化,不論發生多少次,總不能使一種生物轉變成另一種生物。就如法國生物學家朱安·胡斯唐有一次說:“儘管有天然選擇的幫助,甚至有漫長時間讓進化過程在生物身上發揮作用的有利條件,我也絕對不能令自己相信:這些遺傳上的‘錯誤’能夠建造起這個結構豐盛精密、充滿驚人‘適應’現象的世界。”
同樣,遺傳學家沃丁頓對於相信突變這件事說:“其實這套理論好比說:只要隨便拿十四行意義連貫的英文,一次轉換一個字母,只保留仍舊有意思的詞句,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會是莎士比亞的一篇十四行詩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瘋狂的邏輯。以我們的聰明,應該想得比這好一些才對。”
實情正如約翰·穆爾教授所說:“根據十分嚴謹的研究和分析,如果武斷地聲稱……基因突變是涉及天然選擇的任何進化過程的原料,那就是信口雌黃了。”
哪一樣符合事實
下列各欄展示進化模型、創造模型以及在現實世界發現的事實。
……合理的結論
我們拿現實世界裡所發現的事實,與進化的推論以及創造的推論作一個比較時,不是可以清楚看出哪一個模型和事實相符,哪一個模型和事實相悖嗎?在我們四周生物世界裡的證據,以及遠古生物化石紀錄里的證據,都支持同一個結論:生命是創造出來的,並不是進化而成的。
生命並非發源於某種不得而知的原始“湯”。人類也並不是由像猿的祖先演變出來的。相反地,生物創造出來是豐富多彩、種類分明的。
同“類”之內可以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品種,但是異類之間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在生物界里可以清楚看見,這種類限是由不育所確定的。異類之間的差別也由各自獨特的遺傳結構所保障。
可是,除了事實與創造模型的推論一致之外,還有極多證據表明有創造者存在。試想想地球上以至全宇宙各種瑰奇的設計和複雜的構造。接下來會集中討論幾樣令人稱奇的東西一一大如令人懍然生畏的宇宙,小至微生物世界的精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