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誕生人類是偶然還是必然?人類對於宇宙來說到底重不重要?
要搞懂這個問題就需要明白,人是怎麼誕生的,這個過程是否具有可複製性。
宇宙中的物質
人的誕生可不只是從200多萬年前古猿下地開始說起,它要從地球誕生開始算起。
那麼,我們來回顧一下從地球到人類,這46億年的歷史軌跡,看看人類的出現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太陽系
地球誕生
地球誕生於一團混沌的星雲之中,需要注意的是,關於地球和太陽的年紀誰大誰小,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很多人傾向於認為它兩是同時從星雲中形成的,也有科學家認為,地球很有可能早在太陽誕生之前就存在了,它是被太陽後來捕獲的。
從成分上來說,這個假說的確有可能,地球是岩石星球,但是說白了就是宇宙中的大號塵埃,塵埃的形成可以不需要恆星。
星雲中誕生恆星
也就是說,太陽作為恆星,它的年齡要在它發光的那一刻開始算起,但是地球不是恆星,它的年齡可以從雛形開始算起。
星雲中含量最多的是氣體,其中以氫氣為主,但是也含有一些其他元素,這些都是當初超新星爆炸的時候,上一位恆星“贊助”的。
此外,星雲中還含有塵埃、各種岩石的碎片,它們是超新星爆炸的受害者“遺體”。
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能量巨大,它不僅會把自己的行星炸碎,還會波及到其他恆星的天體。
超新星爆炸的威力
在恆星還沒有發光之前,它的質量已經存在,岩石塵埃們在它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岩石星體的模樣。
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木星身上找到證據,木星的主要成分和太陽很接近,並且它的塊頭比剩下的七大行星都要大,很難不懷疑它是一顆沒有成功的恆星。
太陽系形成初期,內部的行星不止8顆,但是最後堅持下來的行星只有8個,其他的行星,它們要麼離開了太陽系,要麼被太陽吸入,或者在互相的碰撞中灰飛煙滅,比如地球曾經的鄰居忒伊亞。
如果地球當初的初始動量與太陽的引力沒有到達平衡,那麼我們今天的地球就根本不存在了。
忒伊亞撞地球
生命誕生
地球成為了太陽系的行星,可以接受太陽傳來的能量,地球也度過了自己不成熟的初期,褪去了表面的炙熱,表面出現了水。
關於水的來歷,科學家們也爭執不休,有人認為水是外星來的,但是更多的科學家認為水是地球本身就有的。
水在高溫情況下,會以一種特殊的形態存在,這是一種有別於固、液、氣形態的第四態——超臨界狀態。
地球早期表面溫度超過了374℃,水在地球內部承受了22.1MPa的壓力時,就會以超臨界狀態存在。
超臨界水
等地球冷卻後,超臨界水逐漸恢復正常,成為液態從地殼內部冒出來,形成了最初的海洋。
這些水也將地殼內的一些元素帶到了地表,這些物質就是形成生命最初的原料。
地球雖然表面冷卻了,它的內心還是炙熱的,這讓地球時刻充滿了能量,多餘的能量會以地震、火山噴發的形式釋放。
地球的內部
地球的表面被海水覆蓋,水裡各種物質之間進行着化學反應,在海底火山口附近,由於不停地冒出熱物質,這裡的反應可以不間斷進行。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熱泉口反應出了一種以碳鏈為主的物質,它不僅可以單獨存在,還可以互相“手牽手”形成更大的物質。
慢慢地,碳鏈的長短決定了厲害程度,它們會互相吞噬,以獲得更多的碳鏈。
有機物的碳鏈
一些碳鏈選擇團結,它們並不是單純地將自己的碳鏈憑藉在一起,而是划出一片區域大家都呆在裡面相互保護,讓它們看起來比較大,實際上裡面是一團散沙。
漸漸地,已經分不清這些有機物們是整體還是烏合之眾,它們再也離不開彼此,終於在大約38億年前,一個名為露卡的有機物結合體誕生,它用一層類似於膜的物質將有機物裝起來,這便是細胞結構。
由露卡開始,細胞生物開始了繁盛,並在之後的30多億年間不斷演化,誕生了無數形態。
早期的地球
登上陸地
雖然人類和其他生物都是露卡的後代,但是在長達30多億年的時間裡,我們的祖先都是生活在水裡的。
現代的人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那麼最早的陸地生物是怎麼來的?
這還要提到我們脊椎動物的祖先脊索動物,它原本也是海底的一條軟蟲子,屬於後口動物這個演化支。
但是在演化過程中,為了增加自己的韌性,後口動物中的一支將自己身體內部的原腸背壁加厚加粗,成為了身體內的一根“柱子”,最終演化為一根脊索,誕生了脊索動物。
生物演化支
在後來的演化中,脊索不斷強化,它們甚至吸收了海水中的鈣質,讓脊索更加牢固,這條脊索在鈣質的加持下進化成了脊椎。
自此,脊椎動物分化出來,後口動物時期存在的咽鰓進化為了下頜,由此,有頜魚類誕生,從此地球霸主的位置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脊椎動物。
有頜魚類在演化過程分為了四個門派:盾皮魚、輻鰭魚、肉鰭魚、軟骨魚。
魚類家族
肉鰭魚在泥盆紀時期選擇上岸,最終演化為了一切陸地脊椎動物,這其中不僅有後來的哺乳動物,還有後來的恐龍。
哺乳動物一開始並不佔優勢,反而是恐龍家族異常繁盛,從三疊紀晚期一直到侏羅紀再到白堊紀,足足跨越了1.6億年。
而我們哺乳動物一直是恐龍腳下的可憐蟲,一直苟到了6600萬年前的大滅絕,哺乳動物才找到了機會逆襲。
肉鰭魚進化
這一支哺乳動物中,有一支叫做靈長總目的演化支,長得像耗子,擅長爬樹,在大約5500萬年前,朝着全球變暖森林繁盛,它們爬上高高的樹冠層,佔據了樹棲生態位,靈長動物正式誕生。
在200多萬年前,一支靈長類決定做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從樹上走下來。
靈長類的祖先
人類行走於大地
在大約250年前,地球陷入了冰期,亞歐大陸的大部分都被冰雪覆蓋,亞歐地區的高壓讓非洲大陸陷入了乾燥,東非地區的森林大面積消失,生活在那裡的南方古猿不得已只能去地面生存。
為了躲避天敵也為了抓住食物,從大約200多萬年開始,古猿們學會直立行走,這無形中解放了前肢,空出來的前肢爆發出了驚人的演化潛力。
從這一刻,一種新的動物類群誕生,這就是人。
南方古猿
之後的故事我們就再熟悉不過了,地球上出現過很多種人,只有智人笑到了最後,我們所有的人類都是智人的後代。
從地球誕生到人類誕生,歷經46億年,這期間任何一環沒有發生或者發生了其他事情,世界都不會是今天的模樣。
從這方面說,人類的誕生是一個又一個偶然串聯而成。
直立行走
那麼,人類的誕生具有可複製性嗎?可以複製,但是必須保證每一環都是一樣的,複製成功的概率等於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
在其他恆星系,或許會發生相似的事情,但是很難發生一模一樣的事情,由此可見,地球的人類在宇宙中具有獨一無二性。
獨一無二不代表人類對宇宙很重要,沒有人類的時候,宇宙一直在運行,人類只是宇宙中的一種物質,和塵埃、天體、氣體沒有任何區別。
一切物質的誕生,都在宇宙內部,我們可以將其看作宇宙的安排與設計。
宇宙中與地球類似的行星
宇宙不會因為人類改變,宇宙的意義並不取決於人類,相反,人類的意義需要宇宙來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