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2022年07月04日12:17:07 科學 1964

科幻片中出現過這樣一個情節,一個人因意外被冰封起來,幾百年後當他再次解凍蘇醒,面對的是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如今這個科幻劇中的故事情節,很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上演,只不過過程並沒有科幻劇中那麼絲滑。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冷凍結冰

1967年,美國物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在去世之前將自己冷凍,並且支付了未來50年的冷凍費用,他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

按照計劃他將在2017年被解凍,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科學家們經過不斷的努力,依然無法將其喚醒,甚至貝德福德教授還面臨著身體碎裂的危險。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科幻片里的人體冷凍

冷凍人

冷凍並將人喚醒這個想法,最初誕生於一本科幻小說之中,小說發表的時間是1962年,5年之後世界上第一例冷凍人便誕生。

所謂的冷凍人並非我們所想象的把人推進冷藏室就完成了,它和一般的冷凍有區別。

首先,冷凍人需要的溫度,遠低於我們生活中的冰箱冰櫃,它是利用液氮進行急速冷卻,足足有零下130度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實驗室中的液氮

其次,冷凍人被冷凍的時候並沒有完全死亡,他在保留着思想的情況下被冷凍的。

因為醫學上對於人的死亡有一套判定標準,當真正的腦死亡了之後醫生才會宣布正式死亡,如果只是心跳停止沒有呼吸但是大腦還在運轉的話,並不會被判定為死亡。

最後就是,冷凍人的維護費用非常的高,它需要一直維持在零下80到100度,這就註定了需要特製的容器,這個容器不是一般的冰箱可以達到。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腦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

有人會問,為何要使用如此低的溫度來冷凍人呢?這是因為人身體中含有60%到70%的水,如果用普通的冰箱或者冷凍設備進行冷凍的話,身體內的水會結冰,冰晶會刺破人體的組織

前面說到過冷凍人是不能完全死亡的,所以必須保證他身體每一個細胞的完整,緩慢冷凍產生的冰晶將其身體細胞刺破,很有可能在未來解凍之後,人體已經破壞無法蘇醒。

使用液氮零下130度急速冷卻,讓身體中的水分來不及結出冰晶,相當於固定好細胞,保證了它的完整度。

那麼冷凍的人真的可以在幾十年後被喚醒嗎?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細胞結冰

喚醒冷凍人

按照貝德福德教授生前的遺願,他將被冷凍到2017年,因此美國的科學家從這一年開始就着手他的蘇醒計劃。

然而努力了整整2年之後,貝德福德教授並沒有醒來,相反科學家們發現,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他的遺體將會被毀壞。

最後計劃被迫終止,貝德福德教授的冷凍計劃被無限期延長,等待未來技術成熟之後進行再次喚醒。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科幻片中被喚醒的冷凍人

冷凍人的喚醒困難重重,科學家們並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速度進行解凍。

再者就是,喚醒被冷凍的大腦,這在過去從來沒有人進行過。

因此科學家們面對貝德福德教授的身體無從下手,任何一個冒險的舉動都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冷凍技術被認為是未來的永生,它可以讓一個人跨越上百年的時間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冷凍是一種永生

然而這只是理論上,實際操作起來困難且危險。

冷凍的過程必須爭分奪秒,得趕在醫生宣布人腦死亡之前,將其遺體迅速冷卻,否則只是一具屍體,冷卻了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每一個冷凍的人必須用一個特製的容器存放,這勢必需要大量的能源維持裡面的極低溫度,如果今後出現能源危機,那麼這些冷凍人會面臨著無法繼續冷凍的後果。

一旦在冷凍過程中出現任何意外,他們的身體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那麼今後的蘇醒就無望了。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冷凍用的“水晶棺”

即便能夠勉強蘇醒,醒來也是一具殘缺的身體,冷凍的意義在哪裡呢?

人們最初設定冷凍計劃,是為了通過冷凍將一些當時無法治癒的疾病,保存到今後科技發達的時代來治癒。

隨着資本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冷凍自己並非為了治癒疾病,而是為了永久保存自己

特別是一些有錢的人,他們希望在幾百年後再次醒來這樣就能一直擁有自己所有的財富

所以一些人認為,冷凍技術已經偏離了它最初誕生的本意,不能再繼續實施下去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正在冷凍

冷凍人的爭論

關於是否應該將人冷凍,大家的看法不一樣。

一部分人認為這是一項劃時代的技術,甚至很多人願意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進行冷凍試驗。

全球更是有3家公司率先開闢了冷凍服務,每冷凍一具身體的價格在幾萬美元以上,加上後續的管理費用及保養費用,最終的花費在20萬美元往上走

可是有人卻說,冷凍人只是一個空頭支票,世界上第一例冷凍人貝德福德都沒有被喚醒,這說明冷凍技術目前是單向的只能冷凍不能蘇醒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人體冷凍所需的設備價值不菲

並且沒人知道這項技術究竟會在何時進行突破,如果現在貿然將自己還未完全死亡的身體進行冷凍,之後無法蘇醒,那和普通的遺體有什麼區別呢?

況且有人認為,即便蘇醒了,時間已經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蘇醒的人如何融入到新的時代?

再或者被冷凍的人多半都患有疾病,如果他醒來之後疾病依舊無法治癒,那麼再次將它冷凍嗎?

顯然,一個人的身體經不起反反覆復的冷凍折騰。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液氮的寒冷

更重要的是,隨着冷凍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拿出更多的地方來盛放這些人的身體。

這對於能量的消耗也越來越大,後期的維護難度也越來越大

比如上面說到的3家商業冷凍公司,如果他們出現經營不善、資金周轉不靈或者設備故障,這些被冷凍的人就會面臨徹底死亡的後果。

總的來說冷凍技術雖然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現在是冷凍人的最好時機。

現在的科技只能冷凍不能解凍,更像是一個有去無回的旅程,充滿未知讓人恐懼,但也有人願意為了這個沒有結果的結果進行孤注一擲的實驗。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提取液氮

永生技術

前面說到過冷凍技術被認為是未來的一種永生技術,它可以讓一個人理論上活幾百年甚至更久遠。

本質上來說冷凍技術是一種暫停,讓身體的細胞停止分裂,這樣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就不會因為分裂而變短,那麼人的年齡就被定格在了某一瞬間

當再次被喚醒的時候,他的身體年齡與被冷凍的時候一致,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駐顏之術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冷凍能保持容顏

但是有人提到,與其花費大精力去折騰身體將其冷凍,不如探尋壽命有限的本質——端粒縮短

人類的染色體每分裂一次末端的端粒就會縮短,端粒不再縮短的時候意味着人的壽命走到了盡頭。

根據科學家們的觀察,人類的端粒決定了我們的染色體一生只能分裂50到60次,換算成人類的年齡的話就是100歲左右

當然不是人人都能活到這個歲數,因為在這過程中我們還會遭遇很多變故,從而縮短我們的壽命。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染色體上的端粒

最終人類的終極壽命普遍集中在70到80歲

科學家們發現端粒是一個非常神奇的物質,在我們還是胚胎的時期,細胞每分裂一次並不會影響端粒的長短

相反當我們離開母體成為一個個體的後,端粒便開始了自己的縮短之旅。

這是因為胚胎時期會合成端粒酶,它會修復縮短的端粒。

也就是說在人胚胎時期是沒有年齡的,每一個分裂的細胞,端粒都是相同的長度,真正的年齡要從人類出生之後端粒縮短開始算起。

世界上第一個冰凍人,解凍已經耗時2年,他有被成功喚醒嗎? - 天天要聞

細胞分裂

對於人類來說,冷凍的永生和控制端粒的永生,到底哪個更好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