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空間站的項目啟動後,我國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航天員進入太空,執行任務。從這些航天員名單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空間站的“入住人員”,是以我國第一代航天員和第二代航天員為主。
由於我國第一代航天員都已經50多歲了,第二代航天員的平均年齡也都40歲往上,這也讓很多人好奇,我國有沒有第三代航天員?他們的情況如何?何時會去太空執行任務呢?
我國第三代航天員選拔工作結束了嗎?
因為進入到21世紀之後,中國航天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國也是很早就開始了第三代航天員的選拔工作,從資料來看,早從2018年5月的時候,第三代航天員的選拔就啟動了,僅候選對象就有2500多人。
在國際上,公認中國航天員的選拔工作是最嚴格的,所以,我國第三代航天員的候選者們,也都面臨著重重考核,僅僅是初選階段,就會篩下去一大批人。隨後,在經過複選和定選,才會最終敲定我國的第三代航天員名單。
去年3月,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就曾經在採訪的時候透露過,在2020年年底的時候,我國第三代航天員就已經定下來了,原本2500多人的候選名單中,最終經過多輪淘汰,僅有18人留了下來,從概率上來看,大約是140個人中選1人。可以說,競爭絕對是非常激烈的。
不過,和此前我國第一批航天員、第二批航天員主要都是從飛行員中選拔不同,考慮到我國未來的太空計劃,我國第三批航天員的來源也是不同的,在這18人里,有7個人是來自於空軍飛行員隊伍,另外11人則是來自於相關科研機構的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
從這裡可以看出,由於未來太空項目會越來越複雜,所以,對於航天員的專業技能要求方面,也會越來越嚴格,標準越來越高。
那麼,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完成後,他們現在又在做什麼呢?
根據報道,目前,我國的第三批航天員,前些天剛在內蒙的沙漠中完成了“荒漠求生”,從媒體的報道來看,他們表現都很出色。
或許有朋友會覺得,這種野外生存訓練和太空任務之間,完全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不過,事實上這背後卻關係重大。
因為大家別忘了,航天員除了要去太空,他們還要從太空中返回,而在返回地球的時候,有可能會因為一些意外,導致返回艙的着陸點出現偏離,從而落入難以搜尋的無人區之中,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在救援人員趕到之前,航天員就需要憑着自己專業的野外求生知識,保護自己,等待救援了。
因此,雖然看起來“荒漠求生”的訓練好像和航天員們關係不大,不過,這的確是他們的必備技能之一,畢竟從人類航天史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國沒有航天員在返回的時候遇險,但是國際上卻有多名宇航員因為返回的時候突發事故,最終遇難的情況,所以,航天員學會野外生存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麼,我國第三批航天員中有女性航天員嗎?他們何時會執行任務?
在我國現役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中,只有第二批航天員中有2名女航天員,她們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劉洋和王亞平,其中劉洋目前正在空間站上執行任務。
據悉,我國第三批的18名航天員中,經過重重考核,也有一名女航天員入選,這也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中,唯一的一名女性航天員,不過,她的相關信息並沒有公布,大家也都不清楚她的名字,但是,因為經歷了重重考核,自然是“巾幗不讓鬚眉”的。
那麼,我國第三批航天員又何時會執行任務呢?先對照一下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的選拔和執行任務情況:從資料來看,我國第二批航天員是在2009年經過選拔,2010年正式加入中國航天員隊伍的,和這一次我國第三批航天員直接選拔了18人不同,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只有7人,並且在正式加入航天員大隊2年後,2012年6月開始,第二批航天員就陸續執行太空任務了,其中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第二批航天員就是“女英雄”劉洋。
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從選拔到執行任務,最快也要3年以上的時間,其中訓練時間,最少也有2年。因此,我國第三批航天員是從2021年年初開始,正式開展訓練工作的,所以,他們中的佼佼者,最快有可能在明後年的之後,以“老帶新”的方式,跟隨着我國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員一起進入太空。
不過,要想這18人都分別執行過太空任務,具體完成時間就不好說了,畢竟經過最終的訓練之後,也有可能會有不合格的第三批航天員,永遠無法進入太空。那麼,朋友們,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