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量留在房間里

2022年07月02日11:19:22 科學 1403

把能量留在房間里 - 天天要聞

技術似乎年復一年地進步,就像魔術一樣。但在每一次漸進式改進和突破性革命的背後,都是一支努力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本·馬津教授正在為望遠鏡和天文台開發精密光學傳感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和他的團隊提高了超導傳感器的光譜分辨率,這是他們實現最終目標的一個重大步驟:分析系外行星的組成。

第一作者尼古拉斯·佐布里斯特(NicholasZobrist)是馬津實驗室的一名博士生,他說:“我們能夠將探測器的光譜分辨率大致提高一倍。”。

“這是我們見過的最大的能量分辨率提高,”馬津補充道。“這為我們實現以前無法實現的科學目標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馬津實驗室使用一種稱為MKID的傳感器。像手機攝像頭中的CMOS傳感器這樣的大多數光探測器都是基於硅的半導體。它們通過光電效應進行操作:光子撞擊傳感器,擊落一個電子,然後可以將其檢測為適合微處理器處理的信號。

MKID使用超導體,其中電流可以無電阻流動。除了零電阻外,這些材料還有其他有用的特性。例如,半導體有一個間隙能量,需要克服這個間隙能量才能將電子擊出。超導體中的相關間隙能量約為10000倍,因此它甚至可以檢測到微弱的信號。

更重要的是,一個光子可以從超導體中擊落許多電子,而在半導體中只有一個電子。通過測量移動電子的數量,MKID實際上可以確定入射光的能量(或波長)。“光子的能量,或者說它的光譜,告訴了我們很多關於發射光子的物理信息,”馬津說。

泄漏能量

研究人員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即他們可以使這些MKID變得多麼敏感。經過仔細檢查,他們發現能量正從超導體泄漏到製作該設備的藍寶石晶片中。結果,信號似乎比實際信號弱。

在典型的電子學中,電流是由移動電子攜帶的。但它們有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趨勢,在所謂的阻力中分散和損失能量。在超導體中,兩個電子將配對,一個自旋向上,一個自旋向下,這個庫珀對,正如它所說的,能夠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移動。

“這就像是俱樂部里的一對情侶,”馬津解釋道。“你有兩個人配對,然後他們可以在人群中一起移動,沒有任何阻力。然而,一個人停下來與沿途的每個人交談,讓他們放慢了速度。”

在超導體中,所有的電子都是成對的。“他們都在一起跳舞,四處走動,很少與其他情侶互動,因為他們都深深地注視着對方的眼睛。

“光子擊中傳感器就像有人進來,把飲料灑在其中一個夥伴身上,”他繼續說。“這會導致夫妻分手,導致一方絆倒其他夫妻,並造成騷亂。”這是MKID測量的移動電子級聯。

但有時這種情況發生在舞池的邊緣。被冒犯的一方跌跌撞撞地走出俱樂部,沒有撞到其他任何人。對其他舞者來說很好,但對科學家來說不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MKID中,那麼光信號將看起來比實際弱。

把他們圍起來

Mazin、Zobrist和他們的合著者發現,在超導傳感器和基板之間放置一層薄薄的金屬銦,大大減少了傳感器的能量泄漏。銦基本上就像圍着舞池的柵欄,把被推搡的舞者留在房間里,並與其他人群互動。

他們之所以選擇銦,是因為它在MKID工作的溫度下也是一種超導體,如果相鄰的超導體很薄,它們往往會相互配合。不過,這種金屬確實給球隊帶來了挑戰。銦比鉛軟,所以有結塊的傾向。這對於製作研究人員所需的薄而均勻的層來說並不太好。

但他們的時間和努力得到了回報。研究報告稱,該技術將波長測量不確定度從10%降低到5%。例如,使用該系統,波長為1000納米的光子現在可以測量到50納米的精度。“這對我們所能做的科學有着真正的意義,”馬津說,“因為我們可以更好地解析我們正在觀察的物體的光譜。”

不同的現象發射具有特定光譜(或波長)的光子,不同的分子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子。利用這種光,科學家可以使用光譜學來確定附近和整個可見宇宙中物體的組成。

馬津對將這些探測器應用於系外行星科學特別感興趣。目前,科學家只能對系外行星的一小部分進行光譜學研究。這顆行星需要在其恆星和地球之間穿過,而且它必須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以便有足夠的光線穿過它,供研究人員使用。儘管如此,信噪比仍然很低,尤其是對於岩石行星,馬津說。

有了更好的MKID,科學家可以利用行星表面反射的光,而不是僅通過其狹窄的大氣層傳輸的光。憑藉下一代30米望遠鏡的能力,這將很快成為可能。

馬津小組也在試驗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能量損失問題。雖然這篇論文的結果令人印象深刻,但馬津說,如果他的團隊在這項新的努力中取得成功,他相信銦技術可能會過時。他補充說,不管怎樣,科學家們都在迅速接近他們的目標。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
哈爾濱有一處“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來,因為…… - 天天要聞

哈爾濱有一處“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來,因為……

哈爾濱有這樣一處地方在這裡你能遇見“莫奈的池塘”六月的群力丁香公園睡蓮盛開,微風拂過蕩漾起點點漣漪蓮葉搖擺淡雅的清香氤氳在空氣中內湖裡一株株黃色、白色、粉色的睡蓮在陽光下盛開它們婀娜多姿,隨風搖曳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睡蓮是水生植物中的名貴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