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2022年07月01日02:06:12 科學 1073

地球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而人類只是在取其皮表上的能量使用。

人類使用的能源絕大部分是化石能源,它們是遠古生物經過一系列變化得到的,本質上還是地殼表面的能量

然而,地球的能量更多的是集中在地殼之下

我們經歷的很多自然災害,比如地震、火山噴發、海嘯等,就是地球內部在釋放能量

恐怖的是,那只是地球釋放的一點點的能量,就像睡覺翻個身一樣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地球釋放能量

因此,如果人類能夠利用地球內部的能量,那麼我們就將徹底擺脫能源危機

上個世紀,蘇聯率先開始了向著地心出發的計劃,可卻在萬米左右戛然而止。

目前人類的三大鑽探深度分別為:Odoptu OP-11油井的12345米、阿肖辛油井的12289米以及科拉鑽孔的12263米。

然而,根據媒體報道,美國公司Quaise Energy公司有望在未來打破這個紀錄,將深度擴展到了20000米,也就是20千米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科拉鑽孔

波鑽之力

人類之所以鑽探會被卡在12000米這個臨界點,是因為鑽頭

就拿蘇聯的地心計劃科拉鑽孔來說吧,最後的263米,足足鑽了10年的時間,從1983年鑽到了1993年。

因為越往下鑽探,岩石的密度就越大,鑽頭與岩層的摩擦也越來越熱,導致鑽頭崩壞。

制約人類鑽探腳步的就是鑽頭的質量,傳統的金屬鑽頭無論怎樣革新,都只能在自己原有的硬度上疊加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科拉鑽孔的鑽頭

因此,鑽探深度的突破值並沒有拉開巨大的差距。

但是Quaise Energy公司的鑽頭不一樣,它並不是採取的接觸式鑽探,而是採用的

鑽頭前端發出振動波,讓其與岩石之間產生共振,這樣岩石內部的溫度就會直線升高,最後岩石被加熱融化掉

這個原理有點像我們生活中的微波爐,利用波的振動,加熱食物,只不過這個波加熱的是岩石

這個鑽頭的好處就是,不會產生損耗,能一直鑽下去,初步計劃是鑽探到20千米深的地方。

目前Quaise Energy公司已經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資金,他們在不久之後就會開始啟動新的地心計劃

那麼,地球內部的能量都有哪些呢?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波鑽的原理和微波爐有點像

地球結構

地球有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地殼、地幔和地核

這其中,地殼是地球上最薄最少的一部分,只佔據地球總體積的1.55%總質量的0.8%,類似於地球的皮膚

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以往的各種鑽探深度都沒有突破地殼的範圍,只有Quaise Energy公司的20千米才算是達到了下一個層面。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地殼結構

地殼之下是地幔,地幔是整個地球佔比最多的物質,它的體積佔據了整個地球體積的82.26%,厚度達到了2800千米以上

因為太厚了,導致不同位置的地幔密度不相同,狀態也不相同。

因此它被分為了上下兩層。上地幔的密度接近於岩石,在它的最上邊有一個軟流層,厚度大約180千米

軟流層可以看作是熔融狀態的岩石,溫度在700到1300℃,是岩漿的發源地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軟流層被噴出

波鑽的20千米,還沒有到達軟流層,正處於莫霍界面,也就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處,為地面之下20達到70千米的範圍,而軟流層位於70到250千米的範圍內。

地球最深處的能量是地核,這裡也是整個地球最熱、密度最高的地方

地核最大密度立方厘米12.5克平均密度10.3克/立方厘米,溫度在4000到6800℃

由於人類從來沒有到過地核,只能根據推測得出地核含量最多的元素應該是鐵、鈷、鎳,它們是磁鐵的主要成分,所以地球才會產生磁場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地球的結構

關於地核的能量來源,一部分認為是核聚變,因為鐵、鈷、鎳正好是自行合成原子的極限,即元素周期表26到28號元素

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是核裂變,因為地殼中含有鈾、鈈等放射性元素,那麼地核內部應該也有。

那麼,鑽探到20千米也沒有深入到地幔,Quaise Energy公司想要的是什麼能量呢?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地球上的鈾礦石

“無限”的能源

Quaise Energy公司想要的是地球的熱能,簡稱地熱。

從地表往下走,每下降100米溫度增加2℃,那麼20千米的地下,溫度到了400℃

將這個熱能轉換為電能,就能取代現在的火力發電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整個地球的熱能量超過了1 × 10^19 TJ,如果按照2018年地球的煤炭消耗量80億噸來計算,地球的熱能足夠人類使用620億年

地殼內的煤儲備量,只夠人類使用大約200年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地熱發電站

可以看出,地球的能量,從某種程度來說是“無限”的。

因為太陽的壽命都沒有600多億年長,目前太陽還剩下大約50億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地球的熱能可以堅持到太陽“爆炸”,難道還不算“無限”嗎?

所以,波鑽的20千米,是打開莫霍界面的關鍵,也是人類能否獲得地球更多熱量的至關之戰。

然而,有科學家卻指出,地球的能量固然很大,但是這些熱量的消耗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莫霍界面所在的位置

地核冷卻

由於人類無法進入到地核,甚至地幔都進不去,所以關於地核真正的結構,都是以假說的形式出現的。關於地核能量的來源,科學家們也持不同的看法。

有科學家認為,地球的內核是一個巨大的核反應堆,如果是核裂變反應,那麼放射性元素是具有時間的。

地球都誕生約46億年了,按照一些元素的半衰期來看,是會在未來20億年的時間消耗完成的。

如果地球內核的內部是核聚變反應,那麼按照宇宙元素自然合成的規律,鐵、鈷、鎳已經是聚變的極限,只有極少數還能在苛刻的條件下繼續合成,大多數原子會最終停留於此。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熾熱的地核

地球的內核在反應完成後,逐漸冷卻,地核的溫度急劇下降,最後變為冰冷的鐵質硬核

沒有了地核的能量,地球會開始出現降溫,地核會收縮,造成地球表面的坍塌,地球會縮小。

有人說到,火星很有可能就是地球地核冷卻後的模樣

火星被認為在過去和地球是一樣的,有生命、有海洋

更多的科學家認為火星沒有形成大氣層,無法保護自己的水,才導致失去了水。

但有一部分科學家卻認為,火星在過去是和地球是差不多大的,但是火星的內核先地球一步冷卻,導致火星出現了收縮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火星表面

火星土壤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鐵,它紅色的表面就是氧化鐵塑造的。

為什麼火星會有這麼多鐵?

科學家認為,當初火星的內核核聚變達到了極限,無法再繼續聚合下去。

火星的內核能量沒有了,火星的磁場、大氣、水統統在塌陷收縮中不復存在

最後只留下了一顆冰冷、乾燥的紅色星球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乾燥寒冷的火星

不過就算是地核冷卻,也還有大約20億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這個時間足以讓我們的文明達到更高的維度

物理學家加來道雄曾說過,人類在100到200年後可以達到1級文明

1級文明意味着人類可以將地球所有的能量加以使用,也就是上面提到的1 × 10^19 TJ熱能

而人類在到達1級文明之後,還需要1000到2000年的時間成為2級文明,即完全利用太陽的能量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戴森球

人類將造出戴森球,獲取太陽的所有能量,而不單單是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能。

當人類到達3級文明後,太陽系對於人類已經不值得一提,銀河系才是我們的家園,所有恆星都是我們的“礦產”。

2級到3級文明人類需要大約15萬年

這樣看下來,20億年的時間,足以發展到離開地球的程度。

鑽入地殼20千米!釋放無限能源,美國公司的波鑽究竟是什麼技術? - 天天要聞

未來的星際旅行

如果波鑽能夠成功,那麼這是人類邁向1級文明最重要的一步。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