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手術被戲稱為“靈魂抽取術”,成為諾貝爾獎的污點

2022年06月30日15:57:22 科學 1995

這個手術被人戲稱為“靈魂抽取術”,

宣傳精神病人做完手術後可以脫胎換骨;

實則搗毀腦組織,讓人變得麻木沒有感情,如同行屍走肉一樣;

上至美國總統的妹妹,下至幾周歲哭鬧的小孩,都曾是這個手術的受害者;

上世紀美國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盛極一時,出現了很多傑出人物。

這個手術被戲稱為“靈魂抽取術”,成為諾貝爾獎的污點 - 天天要聞

但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肯尼迪家族還誕生過一名低能兒,因為生產事故導致智力發育不全的羅斯瑪麗·肯尼迪。

作為精英家族中唯一一個智力低下的孩子,羅斯瑪麗多多少少遭受到了區別對待。

父母鮮少讓她出現在大眾視野,但她卻表現得非常積極樂觀,天使容貌下是一顆純真的心。

為了能夠讓羅斯瑪麗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也為了不破壞肯尼迪家族的精英基因,她的父母將她送上了手術台。

請當時最著名的精神病外科醫生弗里曼做了一台名為:額葉腦白質切斷術的手術。

這個手術被戲稱為“靈魂抽取術”,成為諾貝爾獎的污點 - 天天要聞

而手術的失敗,讓原本還能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的羅斯瑪麗,變成只能坐在輪椅上不能自理的偏癱患者,失去語言能力的同時,智力也降低到了2歲兒童的程度。

這也讓肯尼迪家族徹底放棄了她,羅斯瑪麗這位原本可以逍遙快樂的名門千金,餘生都將在療養院中度過,直到被人遺忘。

而這件事中,除了這個臭名昭著的額葉切除手術外,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羅斯瑪麗成為了肯尼迪家族最長壽的人。

這個手術被戲稱為“靈魂抽取術”,成為諾貝爾獎的污點 - 天天要聞

額葉切除手術,究竟是什麼?又是如何誕生的?

世界上第一種精神科外科手術就是額葉腦白質切斷術。

它由外科醫生莫尼茲發明,並因此項手術獲得了諾貝爾獎

最初人們都將額葉切除術看作精神病人的救命稻草,但經過無數次的實踐後人們發現,這是一場極其荒唐且毫無人道精神的鬧劇。

上個世紀早期,人們對精神系統疾病的認知還少之又少。

即使在今天,精神疾病也依舊是人類無法攻克的難題,但人們對它的偏見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

這個手術被戲稱為“靈魂抽取術”,成為諾貝爾獎的污點 - 天天要聞

最初人們將精神疾病歸類為“玄學”問題,經過幾個世紀的研究也沒搞清楚它的發病機制。

直到精神病院的出現,醫生們開始系統性的治療、研究精神病患者。

但說是研究治療,其實早期的精神病院更像是一個酷刑廠。

電擊和鐵鏈都是必不可少的裝備。

直到19世紀中期,一名受傷的建築工人讓醫生們看到了新的曙光。

他的頭被一根鐵棍插進去,但是奇蹟般地活了下去,並且之後性情大變,朋友們都覺得他像變了一個人。

這個手術被戲稱為“靈魂抽取術”,成為諾貝爾獎的污點 - 天天要聞

而鐵棍插中的正是他的左前額葉。

當時的醫生大膽猜想,失去前額葉或許並不會影響生命,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情緒,這對受精神疾病困擾的人來說,豈不是靈丹妙藥。

於是一名歐洲醫生很快展開了研究,在動物身上實施了實驗,分別切除不同的大腦組織做對比。

但當時的大多數醫生還存在着理智,他們認為這是一項野蠻、粗俗又毫無人性的手術,所以研究最終被擱淺。

直到二十世紀中旬,外科醫生莫尼茲又翻出這項十九世紀的研究,再次開始動物實驗。

這次他選擇了一隻暴躁的大猩猩,在切除額葉後,大猩猩表現出異常的溫順,對任何行為都不會做出過激的反應。

這讓莫尼茲喜出望外,很快開展人體實驗。

他的第一個實驗對象是一名性格極端且偏激的婦女。

這個手術被戲稱為“靈魂抽取術”,成為諾貝爾獎的污點 - 天天要聞

在經過電擊後,婦女陷入睡眠,莫尼茲在婦女頭頂左右邊分別開了兩個洞,倒入了高濃度酒精溶液,以此破壞神經遞質系統。

醒來後的婦女,除了容易犯噁心外,性情變得冷淡,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來,對待人和事物不再有攻擊性,在當時的確算得上一次成功的手術。

等到後面莫尼茲又對手術進行了改進,不再倒酒精,而是直接拿真空針將額葉抽出來。

當時沒有檢查儀器,手術全程都是在醫生看不見病人大腦內部真實結構的情況下進行的。

也就是說,完全靠理論支撐。

莫尼茲共同研究的弗里曼醫生也對這項手術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比如莫尼茲的手術操作難度大,手術環境要求高,並不能大規模實踐。

所以弗里曼發明了冰錐療法。

這個手術被戲稱為“靈魂抽取術”,成為諾貝爾獎的污點 - 天天要聞

這使額葉切除術在全世界快速流行起來。

別說正規醫院的醫生可以做這種手術,街邊小診所也完全可以勝任。

冰錐療法更加簡單粗暴,冰錐通過病人的上眼窩進入大腦,通過左右滑動來破壞額葉。

十分鐘就能完成。

隨時隨地都能做。

而且僅需25美元。

短短十幾年間,就是幾萬人做了額葉切除術。

弗里曼請記者大肆宣揚自己,而當時的人們被結果蒙蔽了雙眼,都將額葉切除術看作治療精神疾病的靈丹妙藥。

再加上二戰的爆發,讓許多國家的民眾陷入惶恐與焦慮中,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都在增加,尤其是從戰場上下來的士兵,因為創傷應激反應被大批大批的實施免費手術。

後面甚至誇張到,只是一時情緒性格不穩定的人,也被家屬拉來強行進行手術,兩歲的孩子都不能倖免。

曾有繼母因為孩子不按時上床睡覺,而對其進行額葉切除這種荒唐事。

1949年,莫尼茲因為額葉切除術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弗里曼的冰錐療法同時間段被大肆追捧。

直到1970年,美國才開始陸續禁止額葉切除手術,開始採用藥物治療。

但為時已晚,因為做過手術的人,很多都沒了自己原本的性格和喜好,猶如行屍走肉一般,真正麻木不仁地活着,沒有情緒的波動。

孤僻、遲鈍、麻木、神經獃滯,行為退縮。

這就好像,沒有味覺的人吃什麼都無所謂一樣,而情緒性格是人最鮮明的特色,沒了它們,不過是每天吃飯睡覺續命而已。

所以額葉切除術也被人們戲稱為“靈魂抽取術”,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他的生活又有何意義呢?

所以額葉切除術的禁止是人道主義的光輝,同時也是人們對精神疾病患者偏見的改善,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南京大學等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取得的四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四項研究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來源:新華社廣州日報新花城編...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 天天要聞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7月7日清晨,一筐體型驚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瞬間吸引眾人駐足圍觀。有市民表示,這個是“菌王”吧?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說,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發現的,由於菌子體型過於龐大,他找來四位壯漢朋友幫忙,才合力將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 天天要聞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着,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 天天要聞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快科技7月9日消息,獨立遊戲團隊Playables再次帶來了令人腦洞大開的作品——《逝者如斯蠅》。這款遊戲將於7月31日登陸Steam平台,玩家將扮演一隻蒼蠅,體驗其短暫而充滿趣味的一生。《逝者如斯蠅》延續了Playables團隊一貫的風格,採用簡單手繪風格的畫面,呈現出一隻小蒼蠅在房間各處游移的場景。與傳統遊戲不同的是,《逝...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 天天要聞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來源:【全國婦聯女性之聲】他來自湖北,她來自新疆2015年他們一起考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本科畢業後又一同成為精密儀器系直博生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奮鬥拼搏他們性格互補、各有所長在人生的下一程,他們默契約定一同奔赴祖國西部為國防事業揮灑青春熱血崇高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 天天要聞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南都訊 記者程安 實習生許騫文 7月4日,在“雙百行動”駐湛江坡頭區服務隊的組織下,湛江科技學院“滿天星”實踐團的同學們帶着滿滿熱情,來到美麗的南三島巴東小學,深度參與了一場以“珍愛美麗家園、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南三島三面環海,迷人的海岸線不僅風光旖旎,更是中國鱟保護區和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 天天要聞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9日發布報告說,全球剛剛經歷了該機構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6月,西歐地區則經歷了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報告顯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