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2022年06月28日20:50:16 科學 1234
“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

作者 | 陳之涵來源 | 科技宣傳文化資源庫

莫名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感到親近?恭喜你,你很可能一見鍾情、墜入愛河了。

“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

什麼?你是異性戀,此人與你性別相同?那你應該只是遇上了“氣味”相投的好朋友。

一項6月24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指出,氣味,可能是突如其來的好感之源……

好朋友,聞着差不多

親密的朋友,連體味都一樣?這是真的。

此次,科學家邀請20對密友參與實驗。受試者年齡在22歲至39歲之間,性別相同。他們聲稱自己曾與好友一見如故,在還未交換個人信息前,就下定決心和對方發展友誼。

實驗期間,受試者都嚴格遵守“氣味管控”協議。他們不沾辛辣食物,遠離寵物或伴侶,穿上乾淨的棉質T恤休息6小時。

“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

隨後,作為體味載體的T恤被研究人員一併收集,送入一種“電子鼻”智能設備中進行分子組成分析。同時,為保證結果準確,研究者還將T恤兩兩分組(可能來自親密朋友,也可能隨機分配),並額外邀請25名志願者“人工辨味”。

結果,不論機器還是人類,都不約而同地準確識別出:密友的T恤氣味十分相似,而陌生人的T恤氣味則“天差地別”。

要交友,先對“味”

通過以上實驗,研究者確定,氣味與交友息息相關。

但具體是友誼塑造氣味?還是氣味激發友誼?他們並不確定(比如,朋友間相似的生活習慣,相似的飲食愛好,也可能令二者體味相近)。

為釐清二者間的因果關係,研究者重新招募了一批互不相識的志願者,開展了另一項名為“鏡子遊戲”的測試——遊戲要求志願者兩兩配對,在無言語交流的前提下模仿對方的動作。

測試結束後,研究者又邀請他們參與好感度調查。結果顯示,1/3的志願者與搭檔在完成測試後互有好感,並表示期待與對方多多見面。研究者發現,這些人的氣味分子同樣展現出高度相似性。

而表示相互“無感”的志願者,其體味的相似度也較低,甚至稱得上“毫不相干”。

“藉助氣味相似性分析,我們最終成功預測了77%的志願者是否合拍,對不合拍者的預測準確率也達到68%。”研究者表示。“更重要的是,氣味越相似的人,對對方的滿意度就越高,也更默契、更能相互理解。”

“聞香識友”是什麼原理?

在非人哺乳動物中,“氣味”是重要的社交工具,很多動物靠它分清敵友。

但在人類社交場合中,“互相靠近聞來聞去”並不文雅。所以平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主要仰仗語言,嗅覺的重要性也自然被削弱了。”這也是“氣味”的社交作用一直被嚴重低估的重要原因。

“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

此次的研究證明,在“聞味識友”這件事兒上,人類與動物並無不同——“氣味”相投(體味相似),才更可能成為朋友。

研究者推測,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腦已經適應自己散發的氣味,不易對與之如出一轍的氣味產生恐懼。相反,當散發著陌生體味的陌生人接近時,大腦不得不提高警惕,作為“恐懼中心”的杏仁核順帶被激活,引發一系列負面情緒。

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何你與密友相處時,總是身心舒暢。

不信?快讓好閨蜜or好基友交出ta的汗衫。“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0154

https://phys.org/news/2022-06-friends-people-drawn.html

往期精彩回顧

|你避之不及的蟎蟲,或將與人類融為一體……

|Nature:重磅!人在睡覺時癌細胞會加速轉移

|兩名試車員身亡!蔚來汽車兩次回應貼皆否認與車輛有關

|破紀錄!最古老的肚臍,居然來自……

-掃碼閱讀更多科學家的故事-

科技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

點分享

“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

點收藏

“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