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對人類的危害

2021年10月13日08:26:02 科學 1777

諾貝爾獎與奧運會金牌恐怕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兩個獎之一。奧運金牌被描述為是人類體能的極致,而諾貝爾獎則很多時候被認為是人類聰明智慧的極致。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贏得世界的矚目,而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禮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每年一度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慶典上,世界各地的政界、工商界、科學界和文化界的領袖們、諾貝爾獎的獲獎人與瑞典皇室一起慶祝、歡宴。

世界諾貝爾獎情結由於牽涉到主觀情感,因此很少被人去理性地關注和分析。諾貝爾獎情結如此濃郁,以至於該獎項,尤其是諾貝爾科學獎被我們賦予科學、天才、優異、公正的完美形象。

諾貝爾獎對人類的危害 - 天天要聞

當然,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聰明才智之輩,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點我們都承認。但我們有時候卻很難想到:孔雀開屏就會露出肛門, E=mc2出現就會產生原子彈。

諾貝爾獎是頒給那些“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們。但在當時獲譽無數的那些發明,歷經數十年後,也有的被重新定義為“狗娘養的”——諾貝爾獎的“黑暗面”不容我們迴避。

弗里茨·哈伯,德國化學家,是一名猶太人

1909年,哈伯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氨的科學家,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發明,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

但是哈伯在增產糧食讓更多人得以存活的同時,還擔任化學兵工廠廠長,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並在一戰中大量使用於戰爭,造成近百萬人傷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國科學家們的譴責。

當時也有傳言說,哈伯因發明了有毒氣體而被列入戰犯名單,所以人們都認為他會被判決死刑。可與人們的預期相反,哈伯被授予了諾獎,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來世界各地的指責聲一片,說不能如此“偏袒德國”。

但審判還是難免的,也許是考慮到人才難得,最終哈伯沒有被判死刑,領取諾貝爾獎後,仍繼續科學研究,獲得了不少科研成果。

諾貝爾獎對人類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和哈伯同樣是發明了有毒瓦斯的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也曾經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不過格林尼亞獲獎是在世界大戰前的1912年,他的發明沒有被直接用於戰爭。

哈伯讓數學家很尷尬,因為他們無法計算他救活的人多還是殺死的人多。所以戰後諾貝爾獎的評審們在選定獲獎者時變得更加慎重。

1945年,日本廣島、長崎被投放原子彈,3個月後,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了發現原子核裂變的奧托·哈恩

乍一看,哈恩好像是因為原子彈成功爆炸獲獎的,和發明毒瓦斯的弗里茨·哈伯有一拼,但哈恩以及其他德國化學家們只是發現了核裂變原理,對於核武器研發不但沒有參與,反而是持反對意見的,這與哈伯只管製造“毒氣”卻不問其用處判然有別。實際上,哈恩還有其他化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還曾成為盟軍俘虜,當聽聞投放原子彈後的慘狀時,他們說:“真慶幸我們德國人沒能成功研發出核武器”。

另外,諾貝爾獎公開資料中顯示“瑞典學院於1940年將諾貝爾獎頒發給了哈恩”,只是由於政治原因,未能實授。1944年,同行業人都說“哈恩是無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以哈恩在1945年戰爭結束後所獲得的獎,其實是1944年的諾貝爾獎。

原子彈這個威脅到地球生存的發明,實話說不是一個人的錯,要追溯原罪,那隻能追到愛因斯坦,因為他才是貨真價實的原子彈之父,哈恩只是在他的理論基礎上進行了發揮創造罷了。

而真正讓原子彈從理論到實踐的,是原子彈亞父奧本海默,他是第一枚原子彈爆炸試驗的主導者,當蘑菇雲騰空而起,爆炸中心一百多公里之外的窗戶玻璃都震碎時,奧本海默臉色慘白,喃喃說道:“這下我們都成狗娘養的了。”因為他知道,這武器具備滅絕人類的威能。

獲得諾獎的哈恩是原子彈成功爆炸的關鍵,是愛因斯坦與奧本海默之間不可或缺的環節。鑒於原子彈對人類的滅絕威脅,如果愛因斯坦都難辭其咎,那他也很難說不是“狗娘養的!”

諾貝爾獎對人類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備受爭議的,還有腦葉白質切除術的發明者——埃加斯·莫尼茲。

這貨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其獲獎原因就是腦葉白質切除術,據說這項手術可以從根本上治療精神病,在當時被認為是無與倫比的一項發明。

但隨後證明,這個切除術明顯有剝奪人類本性的副作用,很多病人被他治成了白痴,用我們俗話來說就是聾子給治成了啞巴。因此現在被普遍認為是十分殘忍的手術。

所以有很多還保留着意識的、能記得這名劊子手醫生的患者,對他抱有刻骨仇恨。在莫尼茲65歲時,一名被他治療過的患者持槍向他射擊,子彈雖然不如他的手術刀精準,但仍然有一顆射穿了他的脊髓,莫尼茲成為了殘疾人。

在美國,至今仍有因腦葉白質切除術而成為廢人的患者,他們和家屬一直抗議,並強烈要求取消莫尼茲的諾貝爾獎,諾貝爾基金會主頁上也將莫尼茲的功績標記為“有爭議”。

瑞士化學家保羅·赫爾曼·穆勒由於發明DDT殺蟲劑,榮獲194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但後來DDT殺蟲劑給環境和人類帶來嚴重的危害,已經在全世界範圍被限制使用了。

諾貝爾獎對人類的危害 - 天天要聞

1962年,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出為此寫了一本科普讀物《寂靜的春天》,它講述了一個人類過度使用DDT之類的化學藥品和肥料而導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發明都還沒有得到時間的檢驗,人們還不能發現它們的危害。比如以上所說的發明,不需要太多,像瓦斯毒氣、原子彈之類的再來幾個,人類就不僅僅沒有鳥、蝴蝶和蝴蝶了,而是只有寂靜的宇宙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