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2021年10月10日16:04:05 科學 1913

2021年的諾貝爾已經逐步揭曉,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機構當中有這樣一個學院,獨佔34位諾獎獲得者。這就是牛頓、培根、拜倫羅素、懷特海、和維特根斯坦曾學習工作的地方:劍橋三一學院

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 天天要聞

更有趣的是,雖然有34位諾獎得主,而三一學院一直最出名的是那棵“啟發”牛頓的蘋果樹。現在我們不提這些哲學家,不提蘋果樹,單數數來自這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物理是強項

位於劍橋大學中心的三一學院建立於十六世紀,從1904到2019年,共有34位諾獎獲得者從這裡走出。

該學院成第一次被授予諾貝爾獎是1904年。這一年物理學諾貝爾獎授予了約翰·威廉·斯特拉斯(瑞利男爵)。諾獎獎勵他在當年通過氣體密度研究實驗確定氬是一種新元素。

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 天天要聞

儘管元素氬早在1785年就曾由亨利·卡文迪什製備得出,1894年約翰·威廉·斯特拉斯和威廉·拉姆齊的實驗確定了其作為新元素的存在。

氬的發現解釋了為什麼氮從空氣中提取的密度不同於分解氨獲取的氮密度。作為稀有氣體之一,氬無臭無味,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稀有氣體。

因為氬的特性穩固,是惰性氣體,因此科學家們以希臘語中懶惰、不工作一詞“Argon”用作其化學名稱。氬的化學符號也定為Ar。目前,氬因為易於得到,造價低,是用於防止物質反應的重要惰性氣體,具有經濟效益。

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 天天要聞

獲得諾獎並非偶然,約翰·威廉·斯特拉斯(瑞利男爵)已經研究氣體成分十年之久,他曾將氣體密度比重進行多次精確。例如他宣布氫和氧的原子量之比實際上不是1:16,而是1:15.882。

正是因為約翰·威廉·斯特拉斯(瑞利男爵)孜孜不懈地研究,他在發表了自己對蒸餾所得氮和化學所得氮的密度不同之後,得到了化學家拉姆賽的注意,並與之共同合作,進一步發現了他們在實驗中發現的類氮元素其實並非氮的同位素,而是一種新的元素,即氬。

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 天天要聞

諾貝爾和平獎

除了大量的物理學諾貝爾獎、化學諾貝爾獎還有醫學諾貝爾獎,三一學院還在1925年迎來了一個諾貝爾和平獎。這次的獲獎人是奧斯丁·張伯倫。因為他在1925年促成洛迦諾公約而和查爾斯·蓋茨·道斯一起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奧斯丁·張伯倫是英國伯明翰人,早年就讀於劍橋三一學院,後來輾轉柏林和巴黎繼續求學。奧斯丁·張伯倫於1888年從政,並於1924年至1928年間任英國外交部長。期間他廢除了英國和蘇聯簽署的條約,轉向支持英國和法國、比利時結盟。

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 天天要聞

《洛迦諾公約》主要由奧斯丁·張伯倫起草,核心內容在於確定一戰歐洲協約國和中歐、東歐新興國家間領土界限。其中參與公約簽訂的七個國家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其中和戰敗國德國恢復正常關係也是條約重點。

這個條約在美國的支持下,不僅為奧斯丁·張伯倫帶來了諾貝爾和平獎,還對世界之後十幾年的局勢產生着影響:隨着英蘇合約破裂,蘇聯逐步受到歐洲的孤立。而歐洲內部,英國通過合約將自己置於仲裁人的地位,並暗示了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英國的出兵介入。

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 天天要聞

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8年劍橋三一學院的院長阿馬蒂亞·森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阿馬蒂亞·森在各個領域研究中都有涉獵,但對經濟學的貢獻尤為突出。他在福利經濟學、社會選擇領域和發展經濟學方面出版了多部著作。

阿馬蒂亞·森是一位年長而高產的研究者。他26歲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在印度、英國美國任教。晚年,阿馬蒂亞·森往返於印度和其他各國之間,依舊活躍於研究領域。2016阿馬蒂亞·森成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 天天要聞

如今,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時候,阿馬蒂亞·森再次於印度發文章表示自己的擔憂。他認為疫情對於印度的貧窮人口可能構成巨大威脅。物資運輸困難、糧食短缺、繁瑣的核查都可能導致貧窮人口的生活惡化。

阿馬蒂亞·森發文中特別提到關注社會邊緣人的生活,他們的決定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他們決定了糧食種子是否會購買,並且直接影響了來年飢餓危機是否會到來。

一個學院走出來34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出名的卻是一棵樹? - 天天要聞

關於阿馬蒂亞·森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泰戈爾獲得諾獎的時候,他的秘書曾希望這位文學大家為自己即將出生的外甥取名字。泰戈爾思索之後說到“阿馬蒂亞”,而這個名字的所有者就是後來印度第八位諾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