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為進食會吐出自己的胃,怎樣才能阻止它?

2021年09月09日18:28:09 科學 1198

SK/cck型神經肽或許是阻止海星進食的“特效藥”。

海星為進食會吐出自己的胃,怎樣才能阻止它? - 天天要聞

圖片來自pixabay.com

海星的進食方式很奇怪——當遇到貽貝牡蠣等美味時,它們會把胃從嘴裡吐出,在體外消化選定的獵物。之前的研究表明,一種類似人類“戀愛荷爾蒙”——催產素的分子誘發了這種行為。不過,科學家們並不知道使海星終止這種進食行為的化學物質究竟是什麼。

當地時間9月7日,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小組以紅星海星為對象,研究了抑制人類和昆蟲進食行為的SK/cck型神經肽對海星的作用。他們發現,在將這種激素注射到海星體內時,海星的胃收縮了。不僅如此,這些注射了SK/cck型神經肽的海星即使在面對最喜歡的貽貝時,也不太願意進食。

海星屬於棘皮動物的一種。棘皮動物在進化上佔有獨特的位置,它們是脊椎動物和昆蟲之間“缺失的一環”。這種特徵使得海星和其它棘皮動物(比如海膽),成為了幫助我們理解蛋白質演化過程的有效動物模型。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之一、 瑪麗女王學院博士後研究助理Ana Tinoco博士表示:“海星具有獨特的進食方式,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它來研究那些調節進食過程的化學物質。雖然我們已經知道SK/cck型神經肽這類激素對進食很重要,但仍驚訝於它們對海星的作用。要知道,海星和脊椎動物、昆蟲等有着截然不同的進食方式,它們缺少大腦而且外形獨特。”

瑪麗女王學院的生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Maurice Elphick說:“我們的發現提供了新證據,證明SK/cck型神經肽在進化上具有抑制進食調節的作用。這一新發現也可能有助於開發出治療飲食失調的新藥物,不過,如需達到這一目標,科學家們還需開展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中介導SK/cck型神經肽作用的受體蛋白三維結構。”

編譯:橘子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eLife

期刊編號:2050-084X

原文鏈接:https://phys.org/news/2021-09-chemical-starfish-behavior.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醫學家顧玉東逝世,享年87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醫學家顧玉東逝世,享年87歲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 天天要聞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在官方微博發布《告消費者書:關於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嚴正聲明》(下面簡稱聲明)。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並堅決否認。公司所有產品研發生產全程嚴格...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今天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於2025年5月24日18時不幸逝世,享年87歲。華山醫院官網顯示,顧玉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澱山湖畔的金澤鎮蓮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進這裡的全城最大水產養殖單體設施,在佔地1萬平方米的超級大棚內,8米直徑的大水池一個接一個,猶如巨蓮出水。從池中游弋的長江鮰魚、長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顧”的長江刀魚,上海水產人正為傳統意義上的“長江四鮮”保種保育、繁種擴種。然而,“...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原創 楊怡 楊博士說心理 北京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應對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紹給你10個人類無法抗拒的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