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如何表達愛意,還在說土味情話?讓雲南省文山州的壯族同胞告訴你,壯族的千年情歌含糖量有多“超標”。
國家級傳承人農鳳妹展示的“坡芽歌書”布片。富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壯族情歌特別豐富,人人能歌,個個會唱,“歌伴人生”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因此,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情歌也是壯族青年男女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坡芽歌書則扮演了教科書的角色。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壯族坡芽歌書,是活在土布上的情歌,是流淌在壯家人心間的調子。
表達得到知心愛人的喜悅,“坡芽情歌”第72首《浮萍》唱到:“若得妹為妻,高田埂變矮,旱田變水田……愛你愛不夠,賞妹手腳飽。”
表示尋找到了如意郎君,“坡芽情歌”第73首《下雪》唱到:“若得哥為夫,臘月下雪粒,坐曬台也暖,四月雖沒米,飯不吃也飽,菜無鹽也咸,咱成家心甜。”
表達情侶捨不得分別,“坡芽情歌”第16首《鹽加醬》唱到:“分別就像果離樹,離別就像魚離水。哥妹離別去,來日再相聚。”
而表達我愛你,“坡芽情歌”第54首《星星》唱到:“空有滿天星,月出才光明。天下人無數,獨愛你一個。”
坡芽歌書由81個圖畫文字構成,筆法簡潔、形象,每一個圖畫文字代表一首歌。縱觀81首坡芽情歌,追求純真、美好、浪漫的愛情,牽手愛人一同奔向幸福的生活,是主要的基調,壯族同胞用一首歌概括出他們的“愛情密碼”:命好才相會。
坡芽歌書是一部壯族愛情組歌,反映了談情說愛的全過程,展示了青年男女的熾烈感情和互相奔赴的智慧。坡芽歌書集中了壯族民歌的精華,承載着壯鄉兒女天籟歡歌般的愛情密碼,是壯族最優美的篇章。
坡芽村。張永球攝
坡芽歌書的發源地——坡芽村,坐落於滇桂接合部右江上游地區剝隘鎮的大山之中。“坡”即山坡,“芽”是一種黃色小花的灌木,“坡芽”即“山花爛漫的地方”。這個小村世居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樸善良的人們,在田間地頭、月下火旁,他們以歌唱表達內心的情感,也因此,山歌文化在坡芽村得以世代流傳。
坡芽歌書不僅歌詞情真意切,旋律也情感豐富層次分明,體現壯族同胞細膩如絲、柔情似水、才思敏捷的民族特色。
2016年7月,坡芽歌書合唱團在俄羅斯索契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獲得金獎。富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歌書以“月亮歌”開頭,一位亮麗的小夥子在皎潔如鏡的月光下唱起求愛歌,述說自己的孤獨。聰明的姑娘用種種方式來試探、選定自己的心上人。男女對唱,開頭男的一連唱兩首,後來一唱一和,你來我往,反覆交流,傾訴衷腸,相知相戀,誓死不渝,並相約白頭偕老。
中國語言學專家周有光將《坡芽歌書》定位為“文字之芽”,清華大學教授趙麗明則認為《坡芽歌書》“不僅有詩經的韻味,有漢樂府的手法,還有梁祝的凄美”。
如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坡芽歌書正在煥發新的光彩——《坡芽歌書 文字之芽》中英文電子書出版、富寧坡芽歌書合唱團走進世界級藝術交流平台並屢獲大獎……
記者:徐前
視頻製作:虎遵會
統籌:朱思雄
視頻來源:富寧縣委宣傳部
出品:人民日報社雲南分社
人民網雲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