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主食血糖更好?醫生:這個誤區別再犯,當心惹來一身病!

關於主食,經常存在一些誤區,“多吃點肉沒關係,只要不吃主食就不會長胖”,還有人將碳水化合物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不吃或少吃主食能減輕代謝負擔、防範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資料圖由ai生成 圖片來源:城事特搜

01

不吃主食易患糖尿病

一項對近4萬名成年人為期14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堅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碳水攝入量不足38%)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飲食更均衡(碳水攝入量大於55%)的人群高出20%。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之首,它在體內分解產生的葡萄糖是人體主要能量來源,還參與許多生物化學反應。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會導致人體出現低血糖、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紊亂、脂肪過度分解、蛋白質過度消耗等現象,影響多種機體功能。

資料圖由ai生成 圖片來源:城事特搜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鍾歷勇表示,為了保證總體熱量需求,選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模式的人,通常會過量攝入脂肪和蛋白質。
脂肪的熱量約為9千卡/克,遠超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熱量,因此過量攝入脂肪更易引起肥胖、高甘油三酯及高膽固醇,加重以胰島素抵抗為特徵的代謝綜合征,這其中就包含糖尿病。
低碳水飲食與生酮飲食類似,通過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來促進脂肪分解、生成酮體,再通過大量飲水排出體外,這原本是為了治療癲癇而發明,雖能在短期內快速降低體重,但從長期來看不僅可能出現反彈,還會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甚至危害心腦血管,不建議普通人盲目採用
02

主食吃不夠的副作用

資料圖由ai生成 圖片來源:城事特搜

03

不同人群的主食搭配

良好的代謝需靠均衡膳食來實現。若想保證飲食健康,最科學可靠的方法是遵循“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均衡攝入各類營養素,選擇優質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
■ 需要減重控糖的人
對於有體重管理及控糖需求的人群來說,減少精製碳水的攝入,適當多吃優質碳水

■ 大多數普通人

轉發!讓家人知道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繫**
來源 | 央視新聞、生命時報
編輯 | 趙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