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未來15天,提醒中老年人:1不丟、2不顧、3不收、4要多

本文個人觀點,僅供娛樂,請勿迷信其中!

老話常說"立夏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眼瞅着2025年5月10日就要邁進立夏節氣第三候"王瓜生"了。

這時候田裡的麥穗開始灌漿,牆角的牽牛花悄悄爬藤,自然界正鉚足勁兒籌備盛夏的舞台。

咱們中老年人過日子,可得跟着老祖宗留下的節氣錶盤轉,今天說的"1不丟、2不顧、3不收、4要多",句句都是貼身過日子的實在話,您可別當耳旁風。






一、不丟:三樣老物件要守牢

您發現沒?每年五月中旬總有些日子熱得邪乎,太陽曬得水泥地都泛白光。5月10日到25日這段時間,太陽直射點正往北半球竄,正午紫外線強度能飆到全年頂峰。這時候出門遛彎、買菜,可得把這三樣老物件攥緊了:

1. 竹編草帽不能丟

別看這帽子土氣,可比防晒霜實在。竹篾編的帽檐能擋住七成紫外線,頭頂鏤空設計還透氣。去年這時候,李嬸子圖漂亮戴遮陽傘,結果脖子曬得通紅,現在出門老老實實戴草帽。您要是嫌單調,系條碎花手絹,既擋太陽又好看。

2. 保溫水杯不能丟

有些老人圖涼快,出門灌一肚子冰水,結果腸胃鬧意見。咱中老年人得學精明,早起灌壺溫白開,水裡泡兩片鮮檸檬。渴了抿兩口,既解暑又不傷胃。社區王大夫說了,每天喝夠1500毫升溫水,比吃啥保健品都強。

3. 棉麻長衫不能丟

現在年輕人愛穿短袖,咱可別跟風。棉麻布料吸汗透氣,長袖還能防蚊蟲。您要怕熱,選淺色寬鬆款,袖口卷兩道,既涼快又擋太陽。去年老劉頭穿背心下棋,結果胳膊曬出紅斑,現在穿長衫還念叨:"還是老祖宗聰明!"




二、不顧:兩件事別由着性子來

五月天像娃娃臉,說變就變。今兒穿短袖明兒可能就得套外套,這兩件事可得管住自己:

1. 別不顧溫差敞門窗

有些老人怕費電,整宿開着窗戶睡覺。您可知道,後半夜氣溫能掉十來度?去年陳大爺貪涼,結果感冒拖了半個月。咱得學機靈點,太陽下山開條窗縫,半夜起風就關嚴實。您要怕悶,在窗檯放盆薄荷,清香還能驅蚊蟲。

2. 別不顧潮氣睡涼席

五月雨水多,涼席容易返潮。有些老人圖涼快,直接睡竹席,結果濕氣鑽進骨頭縫。正確做法是:每天用熱水擦席子,太陽底下暴晒兩小時。您要嫌麻煩,鋪層棉布單,既吸汗又隔潮。社區張奶奶支招:"睡前用艾草水擦席子,睡得香還不長痱子。"




三、不收:三樣東西別往家拎

五月正是細菌活躍的時候,這三樣東西可得繞道走:

1. 路邊野菜不能收

現在流行挖野菜,可您分得清薺菜毒芹嗎?去年趙阿姨誤把"化兒草"當血皮菜,差點送醫院。咱中老年人眼睛花,分不清就別湊熱鬧。菜市場買把莧菜、空心菜,新鮮又安全。

2. 陌生禮物不能收

有些推銷員專挑老人送雞蛋、送臉盆。您可別貪小便宜,去年李叔收了個"養生壺",結果通電就冒煙。記住嘍:天上不掉餡餅,免費的東西最貴。真要領禮品,讓兒女陪着去,多個心眼總沒錯。

3. 隔夜飯菜不能收

五月氣溫升得快,剩菜剩飯容易滋生細菌。有些老人捨不得倒,結果吃壞肚子。正確做法是:每頓少做點,葷菜當天吃完,素菜最多留一頓。您要怕浪費,用保鮮盒分裝冷凍,下次吃前徹底加熱。




四、要多:四件事雷打不動

未來半月,有四件事您得像守着存摺一樣守好了——多通風、多泡腳、多笑、多查。

1. 早晚多通風

五月潮濕,家裡容易悶出霉味。您得學燕子搭窩,每天開窗換氣。早上七點前、晚上八點後,開對流窗半小時,讓新鮮空氣串串門。您要怕灰塵,在窗口掛塊濕毛巾,既能過濾又能加濕。

2. 睡前多泡腳

有些老人嫌麻煩,夏天不泡腳。您可知道,腳底有六十多個穴位?每天用40度溫水泡15分鐘,既能解乏又能助眠。水裡加把艾草或花椒,還能祛濕氣。去年周大爺堅持泡腳,老寒腿都輕快不少。

3. 遇事多笑笑

天氣一熱,人容易煩躁。您要跟老伴拌嘴,或者為小事着急,血壓分分鐘往上躥。教您個法子:心裡憋屈時,用拇指按揉內關穴,順時針轉三十六圈。或者看看孫輩照片,嘴角不自覺就上揚了。

4. 定時多查查

五月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您得像看天氣預報一樣關注身體。每天量血壓、測血糖,記在小本本上。要是頭暈心慌,趕緊含片硝酸甘油,別硬撐。社區衛生站每周有免費體檢,讓兒女陪着去,圖個安心。





這"1不丟、2不顧、3不收、4要多"聽着簡單,裡頭都是老祖宗從生活里摸爬滾打出來的經驗。咱中老年人照着做,準保少受罪。

記住嘍,過日子別跟自然較勁,順着節氣來,比吃啥補藥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