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完屎後記得回頭看!每5人1人中招,腸道息肉會四個反應

上周三樓下夜市網紅攤主老張又沒有開門,已經三天了。

每次他的攤前排了一大堆人,我是一天不吃就嘴饞。

周末終於開門了,老張舉着腸鏡報告單,對着排隊的人說:最後一天,烤完明天我要去做手術了。

就在上上周收攤的時候,老張突然倒在燒烤架前,工裝褲後面還有一塊血跡。

老張的危機早有預兆

三個月前打掃公廁的清潔工就提醒他:"張老闆,你這坑位總有血絲漂着。"

老張總擺手說痔瘡犯了,不打緊。

直到發病之前,他還認為是辣椒吃多了上火導致的。

三個月里老張的褲子從XL碼晃蕩成L碼,還得意地和隔壁攤主炫耀:"我這天天聞油煙都能瘦十斤!"

一項研究顯示:我國30歲以上人群中,每5個人就有1個腸道里長着息肉。

這些潛伏在腸道息肉,就像定時炸彈,很容易發生癌變。

腸道息肉等於"隱形殺手"

老張就是典型例子,三個月里他暴瘦,還以為自己代謝能力提高了。

其實突然消瘦是腸道息肉瘋狂吸收營養的信號。

1、早期無明顯癥狀

大多數腸道息肉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容易被忽視,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內鏡或X線檢查中被發現。等出現便血、消瘦時,腸道息肉已經變大。

2、部分檢查難以發現

通常結腸鏡檢查存在一定的漏診率,小息肉、無蒂息肉、非腫瘤性息肉等容易漏診。

3、體檢容易漏網

我年年都體檢,為什麼還是沒有發現腸道息肉?常規項目根本查不出息肉,腸息肉想早發現,只能靠腸鏡。

4、生長緩慢

一些腸道息肉生長速度十分緩慢,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逐漸變大,癌變,患者可能無任何不適,息肉悄悄長大。

這些身體信號是腸道警報

1、大便出血

若是血混在糞便,呈現暗紅色,還帶有黏液,這可能是腸道息肉,趕緊查腸鏡。

別以為這是痔瘡出血,痔瘡出血一般是鮮紅色,滴在便便表面。

2、排便習慣突然變化

今天拉肚子3次,明天又便秘3天,總感覺拉屎沒拉乾淨,大便突然變細,可能是息肉變大堵住了腸道。

3、肚子總叫

腸鳴音突然頻繁,放屁又多又臭,肚臍周圍還可能發痛,這是息肉引發腸痙攣。

4、突然暴瘦

如果沒有刻意減肥,但體重卻明顯下降,這可能是腸道息肉正在影響腸道營養的吸收,你的身體無法獲取能量。

這三類人需要十分警惕

1、年齡較大者

一項研究納入3066名研究對象,發現結直腸息肉的患病率為18.1%,且在50歲以上人群中比較常見。

腸息肉就愛挑中年人下手,建議過了50歲生日後,哪怕能吃能睡,也去醫院檢查個腸鏡。

2、吸煙者

研究發現吸煙者患結直腸息肉的風險更高,未戒煙、每天吸煙20支以上、吸煙合併飲酒者風險更高。

3、有家族史的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癌症家族史是結直腸息肉的獨立危險因素。

如果直系親屬得過腸癌,某些基因突變可在家族中傳遞,使個體對息肉的形成更敏感。

別讓“小問題”拖成“大麻煩”

腸道息肉雖然一開始可能是良性的,但如果長期不處理,可能會發展成腸癌。

可要是像老張這樣硬扛,等癌變了,花的可不止是錢,半條命都得搭進去。

拉屎不對勁早就醫,查腸鏡不丟人,硬扛着把病拖大才傻!

參考資料:

[1]周斌,張金順.結腸息肉臨床病理特徵及癌變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20,32(12):1567-1568.

[2]丁聰,周益峰,王霞,等.結腸多發息肉漏診相關因素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23,25(11):1676-1678.

[3]潘佳琪.結直腸息肉的流行病學和危險因素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學,2021.

[4]李艷萍,李驥,蓋小榮,等.結直腸息肉發病危險因素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3,34(5):68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