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研究:每天1個雞蛋,可預防痴呆!過多過少都不行

在當今社會,痴呆症已然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它如同一場悄無聲息的風暴,席捲着全球眾多人口。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超過 5500 萬人深受痴呆症的困擾。更為嚴峻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數字預計到 2050 年將攀升至 1.52 億。

因為每年大約有 1000 萬人會不幸患上這種疾病,給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到目前為止,痴呆症仍然是醫學上的一大難題,無法被完全治癒,所以預防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成為了對抗痴呆症的關鍵防線。

在探索預防痴呆症的道路上,飲食因素一直備受關注。已經有諸多研究致力於探究飲食在降低痴呆風險中所扮演的角色。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食用海鮮以及遵循地中海飲食(其中包括食用雞蛋)等飲食習慣,都對降低痴呆症風險有着積極的作用。這不禁讓人們對飲食與痴呆症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更多的好奇和關注。

雞蛋,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富含着多種營養物質以及其他有益化合物,其中包括維生素 D、葉酸膽鹼等。這些營養成分對於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雞蛋也是一種價格親民且必不可少的蛋白質來源,無論是在家庭餐桌還是餐廳菜單上,都能經常看到它的身影。然而,雞蛋也並非十全十美,它可能會對膽固醇水平產生影響。相關研究發現,在美國,雞蛋的攝入與心臟病、糖尿病和死亡風險增加存在一定關聯,但有趣的是,在亞洲歐洲人群中,卻並未發現類似的影響。這一差異也讓人們對雞蛋的健康影響產生了更多的思考。

此外,還有一些跡象顯示,食用雞蛋或許能夠降低認知障礙的風險,但相關研究結果卻呈現出喜憂參半的情況。有的研究支持這一觀點,而有的研究則未能得出明確的結論。中國,作為世界上痴呆負擔最重的國家,同時也是最大的雞蛋生產國和消費國,這就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吃雞蛋到底對預防痴呆有沒有益處呢?

最近,一項發表在《營養素》雜誌上的研究,就像一束光照進了這個未知的領域,試圖為我們解開這個謎團。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精心設計了一項基於人群的病例對照研究,旨在深入調查中國成年人食用雞蛋與痴呆症之間的關聯。

為了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嚴謹的操作。他們首先招募了兩組參與者,一組是 233 名被診斷患有痴呆症的個體,另一組是 233 名經過確認沒有痴呆症的 “對照” 個體。這些參與者的年齡都在 50 歲以上,年齡範圍的選擇也為研究提供了一個相對集中的觀察群體。

患有痴呆症的個體是通過醫院的痴呆管理系統招募而來的,醫院的系統能夠準確地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患者,為研究提供了明確的病例樣本。而 “對照” 個體則是在對老年居民進行健康檢查時,從社區衛生診所招募的。社區衛生診所的廣泛覆蓋性,使得能夠招募到具有代表性的健康個體,與病例組形成有效的對比。

參與者們需要提供一系列詳細的信息,包括他們的病史、生活方式以及人口統計數據等。這些信息就像拼圖的碎片,每一塊都對研究的完整性至關重要。他們的雞蛋攝入量也被細緻地歸類為每天、每周、每月和每月少於兩次以上,以便更準確地分析雞蛋攝入量與痴呆症之間的關係。

隨後,研究人員使用統計模型對痴呆與雞蛋攝入量之間的關係進行評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充分考慮了其他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如其他飲食特徵、健康狀況、生活方式、社會經濟地位、性別和年齡等,並在調整這些因素後計算比值比。通過這種嚴謹的分析方法,試圖找出雞蛋攝入量與痴呆症之間真正的關聯。

參與研究的這 466 人的平均年齡為 73.6 歲,其中 63.5% 的參與者是女性,而 57.7% 的參與者表示自己受過初中以下的教育。從這些基本信息中,我們可以對研究群體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進一步分析發現,患有痴呆症的個體在一些方面與非痴呆個體存在差異。他們的年齡相對較大,收入和教育程度往往較低。同時,他們還顯示出吸煙、不飲酒或低飲酒、帕金森氏症、頭部受傷、中風和心臟病的患病率更高。在飲食方面,他們報告說紅肉消費量較高,而水果、蔬菜、家禽和魚類的攝入量較低。這些差異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線索,有助於深入探究痴呆症與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

關於雞蛋攝入頻率,數據顯示出了一些有趣的特點。不到 3% 的參與者每天吃兩次雞蛋,而 35% 的人每天吃雞蛋,36.7% 每周吃一次,12% 每月吃一次,13.5% 的人每月吃雞蛋少於一次或完全避免吃雞蛋。平均而言,每天食用兩次雞蛋的人年齡較大,而每月食用雞蛋的人代表了最年輕的群體。這表明不同年齡段的人在雞蛋攝入頻率上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是否與痴呆症有關,也成為了研究的重點之一。

研究人員還發現,較高的收入和教育程度與較高的雞蛋消費量有關。這可能是因為收入和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更加註重飲食的營養搭配,對雞蛋的營養價值有更深入的了解。然而,更頻繁的消費也與較高的吸煙率有關,這或許反映出一些生活方式的複雜性。同時,患有慢性腎病的人報告說雞蛋消費量較低,這可能是因為慢性腎病患者需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而雞蛋作為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其攝入量也相應受到影響。有趣的是,雖然抑鬱症患者吃的雞蛋更多,但患有慢性腎病的人報告的食用量較低,這也顯示出不同健康狀況與雞蛋攝入量之間的微妙關係。

在雞蛋攝入量的水平上,研究人員發現膳食攝入量(豬肉、牛肉、家禽、魚、水果和蔬菜)存在顯著差異。羊肉攝入量是唯一與雞蛋攝入量沒有顯示正相關關係的膳食攝入量。這一發現為我們了解不同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也暗示着飲食的多樣性和平衡性可能對健康有着重要的影響。

經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人員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他們發現,每周和每月食用雞蛋比每天食用雞蛋與更高的痴呆風險相關。然而,每天食用兩次雞蛋的個體與根本不吃雞蛋的個體之間的痴呆風險沒有顯著差異。在研究人員調整了健康行為、收入、教育程度、性別和年齡等多種因素後,這種模式仍然存在。

總體而言,從每月到每周再到每天增加雞蛋攝入量與降低患痴呆的風險有關,每天吃 1 個雞蛋的人患痴呆的幾率最低。這一結果表明,不食用或過度食用雞蛋並沒有顯著改變患痴呆症的風險,而且這些結果與健康狀況、飲食、吸煙、教育和年齡等因素無關。

那麼,雞蛋能夠預防痴呆的潛在機制是什麼呢?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因為雞蛋富含 omega-3 脂肪酸、膽鹼、抗氧化劑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這些營養物質在大腦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維護中可能發揮着重要作用,有助於降低患痴呆症的風險。然而,研究人員也發出了警告,每天食用兩個以上的雞蛋可能會增加膽固醇水平,而膽固醇水平的升高可能會增加患痴呆症的風險。

此次發表的新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關於雞蛋與痴呆症之間關係的新認識。每天吃一個雞蛋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可能會有助於預防痴呆,而如果吃太多或太少都不會有這樣的獲益作用。這一研究結果也進一步強調了飲食 “適度” 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某樣食材再健康,適度攝入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雞蛋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合理結合自身身體情況,科學、合理地食用雞蛋,這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預防痴呆,將會是一種經濟實惠的營養補充方式,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