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吃飯習慣最傷腎?是吃太多嗎?提醒:吃飯時這幾個習慣儘早改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腎臟是人體中一個重要的器官,但它也是相當脆弱的,吃飯時的一些壞習慣,哪怕只是無意間養成的,時間久了,都可能給腎臟造成負擔,可難道真的是吃得太多才會傷腎嗎?

是不是還有其他我們沒注意到的細節,也在影響腎臟健康?

我接觸過許多因為飲食習慣導致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有些人年輕時身強體健,但由於常年不注意飲食習慣,到了四五十歲,腎臟卻出了問題

有個病人來就診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慢性腎病,他說自己每天的飲食看似正常,也沒有過多吃高鹽、高油的食物.

但經過詳細問診才發現,他長期吃飯過快,甚至有時候狼吞虎咽,食物還沒完全咀嚼就吞下去。

還有一位病人,患了痛風后腎功能逐漸減退,背後原因竟然是她有每天大量喝骨頭湯的習慣,認為這樣“補鈣”

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而這些患者的經歷讓我感到,飲食習慣對腎臟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問題是,這些習慣多數並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甚至在一些人看來,它們根本不算什麼。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吃飯習慣最傷腎?如果不是單純吃得多,那還有哪些看似正常的行為正在威脅我們的腎臟

吃飯太快,腎臟壓力變大

有時候忙起來,很多人吃飯就像在比賽,幾分鐘就能解決一頓飯,這種看似高效率的習慣,卻是對腎臟的一個巨大考驗

為什麼呢?當你吃飯過快,食物還沒來得及在口腔里充分咀嚼,腸胃就得承擔過重的消化任務。

而腸胃和腎臟可是一對默契的“搭檔”,如果食物沒被分解好,胃腸吸收的營養物質會變得不均衡,體內廢物增加,而這些廢物的處理需要腎臟加倍工作。

曾經有位患者讓我印象深刻,他每天中午只有半小時午休時間,吃飯總是狼吞虎咽,食物囫圇下肚

剛過四十歲,他的體檢報告就顯示尿酸偏高,伴隨早期的腎功能損傷。

其實長期消化不良和代謝紊亂是主要原因,而這些問題的源頭,正是他多年來“急着吃”的壞習慣。

要知道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可能導致胃腸道菌群失衡,而菌群紊亂會影響尿酸代謝,甚至誘發高尿酸血症,從而加速腎臟損傷

而且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人群中,過半數的人有長期飲食習慣不良的歷史,這些雖然聽起來冷冰冰,但背後都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健康危機。

飯後馬上大量飲水,真的對嗎?

不少人喜愛在進餐時或剛用餐完畢後大量飲水,他們認為這樣做既能助力消化,又可“沖刷”身體。

但事實上,這種習慣可能會對腎臟產生隱性的負擔,為什麼?因為飯後大量飲水會稀釋胃液,影響胃的消化功能,讓食物分解的過程變慢。

這樣一來,未被充分分解的蛋白質和其他代謝產物在進入血液後需要腎臟額外處理,腎臟的負擔自然就加重了。

我還記得有一位患者,他每天吃飯匆匆忙忙,還習慣性地吃完飯灌上一大瓶水,他以為這樣可以“沖乾淨腸胃”,減少便秘問題

幾年下來,他開始出現腰部隱隱作痛,檢查發現腎臟結石,腎功能也下降了不少,其實這和他飯後大量喝水的習慣分不開。

而飯後馬上大量飲水會增加腎臟短時間內的過濾負擔,導致尿液中鈣鹽草酸鹽的濃度升高,從而更容易形成結石。

所以,飯後適量喝水沒問題,但過量飲水可能會無意中傷害你的腎臟健康。

吃飯時習慣性用藥

有些人無論是為了控制慢性病,還是緩解小毛病,習慣在飯後隨手吃一兩顆葯。

這種行為雖然看似再正常不過,但如果用藥不當或長期服用對腎臟有毒性的藥物,很可能引發藥物性腎損傷

尤其是當這些藥物在飯後攝入時,血液中的藥物濃度會更快達到高峰,腎臟不得不加速排泄,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慢性腎損傷。

我還記得有一位中年女患者,患輕度關節炎挺長時間的了,飯後服用止痛藥幾乎成了她每日的習慣。

剛開始,她只是偶爾感到疲憊,後來漸漸出現浮腫和尿液泡沫增多的情況,檢查後發現腎小管已經受到明顯損害。

而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葯的人群中,有不少人可能發展為慢性腎病,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的數據警示。

腎臟本來就承擔著“過濾站”的角色,如果總是高負荷工作,再堅強的“站”也會有崩潰的一天。

飯菜過熱,別以為對腎臟沒影響

很多人喜歡趁飯菜熱乎的時候趕緊吃,覺得這樣既能品嘗美味,又對胃好,但實際上,過熱的食物可能會對身體多個系統產生潛在傷害,包括腎臟

為什麼呢?當我們攝入過熱的食物時,口腔和食道粘膜可能受損,引發炎症。

慢性炎癥狀態會致使全身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腎臟亦會受其影響,這個過程雖然挺慢的,可是損害的有積累性的。

一位患者讓我記憶猶新,他習慣每天中午直接在飯菜剛出鍋時吃,食物燙到嘴也不介意。

幾年後,他因反覆發作的慢性咽喉炎住院,結果醫生意外發現他有輕度蛋白尿和腎臟炎症的跡象。

其實這與他長期熱食導致的慢性炎症反應脫不開關係,而慢性炎癥狀態可能增加腎臟纖維化的風險,而這些問題往往早期沒有明顯癥狀,但到了晚期會給生活質量帶來巨大打擊。

吃飯時愛看視頻,腎病悄悄上門

或許你覺得,吃飯時看個視頻或者刷刷手機怎麼可能和腎臟扯上關係?但其實,這背後有一條邏輯鏈條。

邊吃飯邊看視頻會讓注意力完全偏離食物的攝入過程,這種“心不在焉”的狀態容易導致食量失控,不知不覺吃多了。

我曾遇到一個患者,他總是邊吃飯邊開電腦,看技術講解視頻,每次飯後都會覺得肚子脹脹的,但總以為只是消化慢,沒當回事

後來,他體檢時被查出尿蛋白超標,其實這和他習慣性吃飯過多、攝入過量蛋白質有直接關係。

其實不專註吃飯會讓人的飽腹感反應變遲鈍,從而導致攝入量過多,最終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

所以說腎臟健康與我們的吃飯習慣息息相關,很多看似無關痛癢的小細節,其實隱藏着巨大的健康隱患

從吃得太快到飯後猛喝水,從飯菜過熱到吃飯時分心,每一種行為都可能悄悄給腎臟“加碼”。

那些因不良飲食習慣致病患者的經歷,已然為我們敲響警鐘,腎臟是個沉默器官,不易發出信號,可一旦出現問題,便難以逆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預防腎病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1]詹添,展婧怡,王文茹,等.余仁歡從“脾虛致癢”辨治慢性腎臟病相關性瘙癢經驗[J].河北中醫,202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