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虧,人就垮了一半?氣血不足的人,身體常有4個異常,儘早調養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要說氣血充足這個事,簡直比錢包里有錢還重要,尤其是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你試試,如果你血虧了,別說吃喝玩樂的心情都沒了,連躺床上刷劇的力氣都沒有。

血虧的感覺,就像你手機沒電了一樣,連最基本的功能都沒法正常使用。

人活得那麼累,走到哪都累,連個微笑都顯得那麼勉強。

你是不是正在陷入這種困境?

其實,大多數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早就開始出現了“血虧”的癥狀。

血氣不足,身體出現的那些異常,不僅讓人神情萎靡,連最簡單的事也做不好。

你可能已經有些小癥狀了,覺得不對勁,卻不知道是“氣血不足”在作怪。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氣血不足的四個異常信號,如果你有幾個“中招”了,那就得小心了,趕緊調理一下,別讓身體慢慢透支。

血氣不足,臉色肯定不會好看。

試試站在鏡子前,照照自己有沒有個“蠟黃”的膚色,臉上像個煮熟的蛋黃似的,咋一看就有點不健康。

氣血不足的人,面色蒼白或者蠟黃,這不止是皮膚看起來不健康,連五官都會跟着沒精神。

皮膚看起來沒有彈性、鬆鬆垮垮的,摸上去沒光澤,甚至有些暗淡無光。

想象一下,氣血不足的人,身體里的血液循環就跟不流暢的高速公路一樣,給皮膚供氧的速度和量都跟不上,臉上的膚色自然也差。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血液是給皮膚補充營養的“供應車”,如果血量少了,皮膚當然就沒法保持光澤了。

不少研究表明,人的氣色跟血液的流動密切相關。

一個面色紅潤、皮膚有彈性的人,往往是血液暢通,身體得到了很好的調養。

而面色晦暗、發黃的人,大概率是血氣不足,氣血流動不暢,肌膚得不到足夠的滋養。

每天睡得像個死豬,醒來卻像個“殭屍”?

覺得腦袋重得像壓了塊石頭,渾身累得沒力氣?

如果你沒有做一場高強度的運動,卻感覺到無力,彷彿舉步維艱,那你可能正在遭遇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渾身乏力,特別是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

你是不是很容易睏倦,即便睡了7、8個小時,醒來還是一副想睡覺的模樣?

這是因為血液不夠給身體提供能量,腦部和四肢的血液供應減少,導致你感到腦袋沉、思維遲鈍,甚至手腳麻木,做事效率降低。

就像一輛車,發動機的動力不足了,不僅車速慢,甚至加速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

有一項調查顯示,氣血不足的癥狀,最明顯的就是全身疲憊感。

約有70%的氣血不足者表示,自己平時最常抱怨的就是“”。

如果你覺得自己老是疲憊不堪,那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工作壓力大,背後有可能是氣血不夠的緣故。

氣血不足帶來的另一大癥狀就是頭暈目眩。

你是不是曾經經歷過這樣一幕:早上起床時,突然覺得眼前一黑,幾乎失去重心,站不住,甚至會有點噁心想嘔吐?

這就是血液流動不暢,導致大腦供氧不足。

正常情況下,血液應該順暢地從心臟到達大腦,可一旦血液循環不良,腦部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頭暈目眩的癥狀就會悄然而至。

這種情況其實不容忽視。

如果平時不注意調理,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頭暈癥狀,甚至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數據顯示,超過30%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輕度的頭暈癥狀,這些人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氣血不足問題。

所以,一旦發現自己出現類似癥狀,最好趕緊採取措施,別讓頭暈變成常態。

很多女性朋友可能會覺得,痛經、月經不調是正常的,尤其是年輕的時候,總覺得“這種小事兒不算什麼”。

然而,痛經、月經不調可不是小事,尤其當它們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時,就要警惕是不是氣血不足了。

女性的月經問題跟氣血有着密切關係。

如果氣血不足,血液供應無法正常維持體內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子宮和卵巢的血液供給就會變差,導致月經不調或者痛經。

而痛經的產生,正是因為子宮在缺乏足夠血液的情況下,無法順利排出月經血,進而引發疼痛。

你是不是發現,自己每次月經前後,總是感覺特別疲憊,甚至出現手腳發冷、面色蒼白等癥狀?這很有可能是氣血不足在作怪。

如果你已經察覺自己有一些氣血不足的癥狀,別再拖延了!

等到身體垮了再調理”這句話,聽上去是個笑話,但往往卻是真實的悲劇。

身體出現任何異常,都是在給你發信號,告訴你:“嘿,快點做點啥!

當你發現自己有疲勞無力、臉色蠟黃、頭暈目眩或者月經不調等癥狀時,最好別等到越來越嚴重時才後悔。

那麼,如何調養氣血呢?

首先,要從飲食入手。

多吃一些含鐵、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比如豬肝、紅棗、桂圓龍眼等。

這些食物能幫助補血、活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盡量減少熬夜,睡個好覺對氣血恢復非常有幫助。

適當的運動,像散步、跑步、瑜伽等,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也能幫助緩解氣血不足的問題。

氣血不足的人,除了通過飲食和作息來調理,是否還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比如針灸、按摩等輔助療法,能幫助改善氣血不足的情況?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資料參考

[1]王蓉燕齊,楊帆,李文樂,等.論中醫氣血與衰老[J].中華中醫藥雜誌,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