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護理小技巧:應對骨折疼痛

【來源:生命時報】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主管護師 張曉藝

骨折,無疑是一種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和不便的創傷。除了經歷骨折瞬間的劇痛,在後續的康復過程中,疼痛也常常如影隨形,影響着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進度。通過掌握一些有效的康復護理小技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患者應對骨折疼痛,促進康復。

一、正確的體位擺放

骨折後,保持正確的體位對於減輕疼痛至關重要。不同部位的骨折有其相應的適宜體位。例如,上肢骨折患者,在休息時可將患肢用軟枕墊高,略高於心髒水平,這樣有助於促進靜脈迴流,減輕肢體的腫脹,從而緩解因腫脹壓迫神經等帶來的疼痛。

對於下肢骨折,如腿部骨折,卧床時可在小腿下方墊一薄枕,使膝關節微屈,既能避免膝關節過度伸直造成的不適,又能保證下肢血液循環順暢。同時,要注意經常變換體位,防止局部長時間受壓,引發褥瘡等併發症,加重疼痛。

二、冷敷與熱敷的合理運用

在骨折初期,通常是傷後的72小時內,冷敷是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骨折部位周圍,每次冷敷15~20分鐘,每隔1~2小時重複一次。冷敷能夠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和腫脹,進而減輕對周圍組織和神經的壓迫,起到鎮痛作用。

而當骨折超過72小時後,熱敷則更為適宜。可用溫毛巾或熱水袋(注意溫度不宜過高,避免燙傷皮膚)敷於骨折部位,每次20~30分鐘,每天3~4次。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緩解肌肉痙攣,從而減輕疼痛。

三、適度的康復運動

很多患者認為骨折後就應該一動不動,其實不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度的康復運動,對於減輕疼痛和促進康復有着重要意義。對於骨折部位鄰近的關節,進行一些輕柔的屈伸活動,如手指骨折可進行握拳、鬆開的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這樣能防止關節僵硬,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因關節活動受限導致的疼痛。但要注意,康復運動必須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不可自行盲目增加運動強度或範圍,以免影響骨折癒合,加重疼痛。

四、分散注意力的技巧

疼痛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當患者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骨折疼痛上時,往往會感覺疼痛更加難以忍受。因此,學會分散注意力是應對骨折疼痛的一個小妙招。

患者可以通過聽音樂的方式來放鬆心情,選擇自己喜歡的舒緩音樂,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能夠轉移對疼痛的關注。閱讀有趣的書籍、觀看輕鬆的影視作品也是不錯的選擇,讓自己的思緒沉浸在故事情節中,暫時忘卻身體的疼痛。

五、藥物輔助治療

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也是應對骨折疼痛的重要手段。非甾體類抗炎葯,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能夠有效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但這類藥物可能會有一些胃腸道等方面的不良反應,所以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

骨折疼痛雖然讓人苦惱,但通過上述這些康復護理小技巧的綜合運用,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疼痛,更加順利地度過康復期。同時,要始終牢記,在康復護理過程中,一定要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確保各項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