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強對流天氣為何多發?

  近期,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強對流天氣,部分地區突發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給群眾生命財產造成損失。4月19日6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黃色預警。

  在氣象學上,強對流天氣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由深厚濕對流產生的劇烈、破壞力強的災害性天氣,包括伴隨有雷電的短時強降水、冰雹、大風、龍捲風等天氣現象。由於突發性強、破壞力大,強對流天氣是我國氣象防災減災的重中之重。

  總體看,今年我國強對流天氣呈現早發、多發、強發的特徵。中央氣象台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藍渝告訴記者,從時間上看,2月19日,我國出現今年第一次強對流天氣,比往年偏早了近一個月;從頻次上看,截至目前,今年春季我國已發生8次大範圍強對流天氣過程,當前正在經歷第9次,這較歷史同期年平均3.6次的統計,顯著偏多;從強度上看,目前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等地的多個省市都曾記錄到10級以上、局地甚至達12級以上的致災性雷暴大風,部分地區出現小時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的短時強降雨,還有一些地方下起了5厘米以上的特大冰雹。如此高頻、高密度的極端強對流天氣,在往年春季較為罕見。

  據了解,當下層空氣溫度較高、高層空氣溫度較低時,低層的暖濕空氣就像正在不斷升溫的熱水,一旦冷暖空氣交匯或遇到一定強度的大氣擾動,提供觸發條件,就會“沸騰起來”引發劇烈的強對流。在時節上,我國的強對流天氣以春夏季最為頻發。此時,環境溫度較高,且空氣濕潤,為強對流天氣系統的發生髮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今年春季,我國強對流天氣發生頻次較歷史同期明顯偏多,主要是因為當下冷暖空氣異常活躍且實力相當。藍渝解釋,當冷空氣勢力強並快速移動時,強對流天氣過程的影響時段相對更短,反之則會持續較久。在江南華南地區,今年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且“勢均力敵”,為強對流天氣長時間對峙並反覆影響這一地帶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強對流天氣仍將頻發、強發。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3天,江南南部、華南等地仍有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部分地區累計雨量大。

  藍渝提醒,市民要及時關注氣象部門滾動更新發布的最新強對流天氣預警預報信息;積極採取一些防禦措施。比如,大風發生時,盡量在室內躲避,進入抗風能力較強的建築物,關閉門窗,減少室外活動等。短時強降水發生時,盡量減少開車出行,並避免在低洼地帶停留。必須外出時,通過積水路段應確認安全後再通過,警惕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雷暴發生時,進入具有防雷措施的建築物躲避,遠離危險電源等。

(經濟日報)